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4.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只占5.7%。
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49.7%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低于全 国58.2%的平均水平,在全国仅排第24位;拥有科技活动机构的企 业仅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16.8%,与全国23.2%的平均水平也有较 大差距。 特别是科技投入不足,广东省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7年 来一直徘徊在1.0%-1.2%之间,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低于全国 1.42%的水平,与发达国家2.5-4%的比重有明显的差距。
5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2008年7月19日,在温家宝总理莅临广东视察指导工作期间, 汪洋书记在向总理汇报工作中特别提出建议,请求国家编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汪 洋书记的建议得到了总理的赞同。温家宝总理指出,珠三角地 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内外 环境,需要有新规划、新目标,引导这一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
劳动生产率较为低下:
2007年工业劳动生产率 广东 10.7万元/人 相当于 1995年美国的9.7%和1993年日本的9.1%
全国
珠三角
13 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8.58万元/人 仅为香港的19.8%
13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2)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不相称
目前,广东技术对外依存度达50%,高新技术企业来自国外跨国 公司的发明专利占70%以上,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技术
2.国家战略全局中对于广东都有明确的要求。
20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纲要》编制过程
准备阶段 调研阶段 起草阶段 修改征求意见阶段 审定阶段
21
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度重视是《纲要》 出台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温家宝总理强调,本届政府, 应该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一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1.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我省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外贸依存度高,2007年达155%,在
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 的过程中,我省首当其冲,在全国表现得最为突出。
8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中,珠三角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与长 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比,消费和投资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出口所占比重 明显偏高。 2006年
10.00% 0.00%
发达国家
台湾
北京
上海
珠三角
广东
全国
2007年服务业比重
12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制造业总体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
工业增加值率较为低下:
2006年,广东工业增 加值率为26.37%,低于全 国28.77%的水平
29.00% 28.50% 28.00% 27.50% 27.00% 26.50% 26.00% 25.50% 25.00% 广东 全国 26.37% 28.77%
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保持经济平
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是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进 一步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2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二、《纲要》的主要内容 三、近期贯彻落实《纲要》的工作安排
3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 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 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
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
18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另一方面,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着重 大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从国际上看,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 作与交流方兴未艾
2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 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
最终消费达到 12893亿元 资本形成达到 9622亿元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达 到3690亿元 占GDP 占GDP
49.2% 36.7%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最 终消费和投资分别低0.7 和5.9个百分点,净出口 则高出6.6个百分点
占GDP
14.1%
9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2008年,广东省的重要经济指标均呈回落态势,尤其是12月份下滑明显:
编制的速度和效率,是国家以往同类规划编制工作从未有
过的。编制《纲要》是汪洋书记首先倡导、积极推动、亲 自争取的结果。《纲要》的编制实施,充分展示了党中央、 国务院的战略眼光和深邃智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4
二、《纲要》的主要内容
《纲要》除前言外,包括12章,共52节,分为
三大版块。第一版块包括第一、二章,阐述加快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意义、要求和目标;第二 版块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提出了“九大任务” 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第三版块即第十二章,明确
新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
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会同广东省研究提出意见。
6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关于《纲要》编制的时代背景,有三个方面:
背景之一:《纲要》系统总结和充分肯定了广东及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 30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广东及珠三角地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 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15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4)能源、资源约束明显,特别土地开发强度大
珠三角地区100%的煤炭、95%的木材、86%的成品油、 72%的钢材、22%左右的电力需要从省外调入或进口;铁矿石、 铝、铜原料也主要依靠外调和进口。 工业发展综合成本上升50%,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全省实际建设用地已突破2010年用地规模255.3万亩。从 土地开发强度(建设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来看,2007 年,珠三角9市平均土地开发强度为15.91%,其中深圳达到 46.5%,高于香港地区。
14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3)城乡和区域差距偏大
从城乡差距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67:1扩大 到2007年的3.15:1。2000年-2007年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 多年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从区域差距看,广东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总人口(常住)4958 万人,比珠三角还多467万人,但GDP总量只相当于珠三角九市的 26%。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的人均GDP分别只相当于珠三角九市的 24.0%、28.2%、23.9%。2007年,珠三角9市人均生产总值54721元, 是东西两翼的3.8倍、山区的4.1倍,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为0.75,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
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
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 遇,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2008年以来,在省委、
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省上下开展了解放思想讨论学习活
动,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的调研成果。
4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30年 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 是,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广东尚无由国家明确 批准的战略定位。广东迫切需要国家从战略全 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进行谋划。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解读
1
《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审时度
势、着眼全局,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 点上、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批准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文件;是面向全面小 康和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
16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5)环境压力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的瓶颈。近年来珠三角灰霾天气呈增加趋势,部分
城市多达230天,已成为两会议案、提案和港澳关
注的焦点。珠三角地区的酸雨污染问题,珠三角9 市有8个城市都是重酸雨地区等。又比如跨市断面 水质多数不达标等。
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
尽心尽力,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为《纲要》的出台作出了重大努力和 贡献。
23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正是在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纲要》编制得以高
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并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节点
上获国务院审议通过。根据杜鹰副主任的介绍,以《纲要》
出口同比下降6.8%,比前11个月的增幅下降17.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比前11个月的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 用电量同比下降9.2%,比前11个月的增幅下降13.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3.2%,比前11个月的增幅下降47.1个百分点
今年1月外贸出口总体下降23.6%,进出口下降31.1%
《纲要》用“四个成为、一个建立”概括了珠三角改革发展的 重大成就和贡献:
1 2 3 4 5
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
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成为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 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7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背景之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珠三角地区正处在经 济结构调整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 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大机遇。
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召集省起草组开会,提出指导意见和具
体要求,并亲自对《纲要》文稿进行反复修改;亲自出面就《纲要》编 制中的重大问题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汪洋书记对《纲要》编制工作的 指示和批示就达26次。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和扎实工作,是 《纲要》出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