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懂得人民代表与人民
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讲解、质疑、辨析,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
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教学难点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及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二)讲授新课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首要标志工人阶级领导的:我国领导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工人阶级的同盟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
(3)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①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广泛性 a、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享有政、经、文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民主自
由权利。
b、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工、农、知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都是国家和
社会的主人。
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
高监督权。
③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5)人民代表大会①含义: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
方一切重大事务。
②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④产生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 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符合我国国情。
②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
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3、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主党派
8个民主党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台盟
(3)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民主党派的作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协调关系、自我教育
(7) 人民政协
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职能: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8)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符合我国国情;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③有利于祖国统一;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共同繁荣。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或原因?
①、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④、有利于调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
我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4是基本政治制度
(四)当堂训练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2、下列既是我国的一项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民族政策,又体现我国坚持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C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B )
①平等互助②团结协作
③共同繁荣④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产生了新一界国家领导人,批准了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等重大事项。
这说明( D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五) 当堂检测
优化设计第三课第三框单选、多选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