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降水方案

深基坑降水方案

项目深基坑降水方案辽宁天纵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二月方案名称:深基坑降水方案方案提交单位:董事长:总工程师:方案编写人:方案审核人:方案批准人:方案提交日期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本方案的编制参考依据三、降水设计有关参数四、地质条件五、降水目的六、降水方案设计思路七、降水方案八、降水运行施工九、施工技术措施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十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十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十三、施工进度计划十四、投入主要机械设备十五、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动力配备十六、保证降水效果的措施及应急预案十七、水土资源保护十八、防止降水不利影响的措施一、工程概况拟建的中心项目由有限公司开发,该项目位于辽宁省,具体位于中央大街以东,广西街以西,南昌路以南区域,占地面积约为6974 m2,规划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商场及公寓。

商场位于建筑底部,为1~10层,公寓、写字楼位于建筑北侧上部,为11~26层,建筑高度100m,总建筑面积9万㎡。

基坑情况:基坑为地下三层,地面下需开挖14.70m深,基坑南北长85.3m,东西宽61.5m。

二、本方案的编制参考依据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148-94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7、《基坑降水设计说明》(辽宁地质工程勘察施工集团勘察研究院)三、降水设计方案有关参数1、基坑开挖深度为地面下14.70m,地面高程22.40m,静水位埋深4.00m,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下0.50m。

2、基坑开挖面积:基坑长85.3m,宽61.5m,开挖面积约为5300m2。

3、基坑围护情况: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围护深度为22.00m(南侧24m),5~6道锚索,四周桩间挂网喷涂,顶部1:0.8~1放坡(南侧不放坡)。

四、地质条件(一)地层情况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下主要由5个工程地质层组成:①、杂填土:灰黑色,褐色,稍湿,主要由煤渣、砖石、粘性土及生活垃圾组成,层厚1.3-4.3m;②、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1.1-3.9m;③、圆砾:黄褐色,湿-饱和,稍密,砾径一般为2-20mm,最大可达60-90mm,层厚1.70-3.60m;③-1、圆砾:黄褐色,湿-饱和,中密,砾径一般为2-20mm,最大可达60-90mm,层厚2.10-5.20m;④-1、全风化砾岩:红褐色、紫褐色,泥质结构,岩芯主要呈土状-碎块状,层厚0.90-6.90m;④-2、强风化砾岩:红褐色、灰褐色,泥质结构,岩芯主要呈碎石-碎块状,层厚0.5-12.80m;④-3、中风化砾岩:青灰色、灰褐色,泥质结构,岩芯主要呈块状-短柱状,层厚13.40m;⑤-1、全风化泥质砂岩:红褐色、节理极发育,岩芯主要呈土状,局部呈碎石状,层厚1.20-3.70m;⑤-2、强风化泥质砂岩:红褐色、灰褐色,泥砂质结构,岩芯主要呈碎块状,局部呈碎石状,层厚0.50-13.80m;⑤-3、中风化泥质砂岩:灰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主要呈短柱-柱状,局部呈碎石状,揭露厚度13.80m。

(二)水文地质条件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基坑降水设计说明提供,拟建场地地下静水位埋深4.00-4.60m(2010年10月),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属微承压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及地下水侧向迳流,以蒸发及地下迳流形式排泄,地下水富水性中等,水位变幅1.0~2.5m。

场地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K取80m/d,场地周边无地表水体。

五、降水目的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要求,本方案设计降水的目的为:(1)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

(2)降低坑内及周边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及周边土体强度,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表过量沉降。

(3)提高边坡稳定性,防止土层纵向滑坡。

(4)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高度,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

六、降水方案1、降水思路拟建建筑物基坑南北长85.3m,东西宽61.5m,深度为14.70m,依据场地《岩土勘察报告》,场地主要含水层为圆砾,次要含水层为强风化砾岩、砂岩,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K取80m/d。

根据本《工程勘察报告》及《基坑降水设计说明》提供的地层岩性及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基坑面积和降水方法,确定本基坑中百一侧采用钢管井降水,其余三侧采取管井降水、坑内集水明排相结合的方法。

管井主要排出圆砾层中孔隙水和部分基岩裂隙水,剩余部分基岩裂隙水采用明排处理。

2、管井降水特点2.1排水量大,降深大,降水效果好。

2.2降水范围大,井距大,对施工平面布置的干扰小。

2.3不受地层限制,可用于各种情况。

2.4成孔较易解决,机械灵活,操作简单。

2.5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管理均较简便。

降水井设计参数如下:数量:36眼井距:10m 井深:20m钢管井径:φ500毫米成井:反循环钻机或冲击钻机钢管井滤水管:φ325mm 滤料:5~10mm水洗豆石管井井径:φ600毫米成井:CZ-30冲击钻机管井滤水管:φ400mm 滤料:5~10mm水洗豆石4、降水方案根据《基坑降水设计说明》,在基坑四周均匀布设降水井36眼,主要排出圆砾层中孔隙水和部分基岩裂隙水。

降水井间距10米,井深20米,采用钢筋骨架外缠尼龙丝网滤水管,孔隙率30%。

每间隔3眼降水井施工1眼观测井,共计13眼,用于观测降水时基坑水位变化,必要时作为补充降水井用。

第四系与基岩接触面处剩余的地下水采用管道疏导,明排处理。

底部分基岩裂隙水采用明排处理,在基坑底部四周(地下结构外墙与支护桩之间)距灌注桩底30mm处设置300×300mm明沟,排水沟坡度为2%,沿排水沟每隔30m挖设长宽高分别为500×500×500mm 集水井。

根据基坑四周的水量情况,根据水量大小安设水泵。

如果有必要在场地中间挖3~4个集水井同时降水,效果更好。

在距基坑上边缘2.5m处,沿基坑周边设置Ф250mm排水管道,排水管线纵向坡度不应小于5‰,埋入地下500㎜以上。

沿排水管道20m左右设置1个排水管疏通井,防止抽出的泥砂堵塞排水管,无法降水,通过设在干管排水口处的沉淀池(用砖砌筑)沉淀后,降水井水、明排水通过管道从场地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3处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如果市政排水管道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则采用地上铺管排放。

降水结束时间考虑抗浮条件,同建设方、设计方协商决定。

降水设备:单级降水水泵46台(10台备用),出水口75mm,每泵一台三级配电箱,电缆悬挂配置。

降水井具体位置见附图七、降水井结构1、井口:井口高出地面以上0.20~0.30m,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

2、井壁管: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钢管,井壁管的直径为φ400mm。

3、过滤器(滤水管):滤水管采用钢筋骨架外缠尼龙丝网滤水管,尼龙丝网60目,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相同,孔隙率30%以上。

4、沉淀管:沉淀管主要起到过滤器不致因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的作用,沉淀管在滤水管底部,直径与滤水管相同,长度为1.00m,沉淀管底口封死。

5、填砾料:地面2.00m以下部分围填5~10mm砾石做为过滤层,环状间隙厚度大于100mm。

6、填粘性土封孔:为防止地面污水的渗入,在砾料的围填面以上采用优质粘土围填至地表并夯实,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

八、施工成井(一)施工设备施工主要设备为:小型冲击钻机(CZ-30) 2 台发电机(120kw) 1 台抽水设备(40 ~80m3/h水泵) 30 台电焊机(BX1-400-3) 1台空压机(9m3/min) 1台(二)工艺流程放线→定井位→挖泥浆坑→钻机就位→钻孔→换浆→下井管→填滤料→粘土封井→洗井→下潜水泵试抽水→铺设排水总管及沉砂池→联网抽水→降水维护。

1、测放井位:根据井位平面布置示意图测放井位,井位测放完毕后钉上钢筋棍绑上红布编上号码,方便后面施工。

施工前应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情况,现场施工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降水井间距可做适当调整,最大井间距不应大于设计标准井距±1.5m,且降水井总量不应减少。

井位最好在桩后面,避免影响锚索施工。

2、埋设护桶:护桶底口插入原状土层中,深度2.00~3.00m,护桶外用粘性土填实封严,防止施工时护桶外返浆,护桶上部高出地面0.20m~0.30m。

3、安装钻机:用吊车把钻机吊到位,钻机安装稳固、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大钩、转盘与孔的中心三点成一垂线,垂直度误差≤1%。

4、其它准备:水、电到位,三级配电,泥浆坑、淘沙泵等安装完毕。

5、钻进成孔:开孔孔径管井为φ600mm、钢管井为φ500mm,一径到底,钻孔施工达到设计深度时,多钻0.3~0.5m。

做好钻探施工描述记录,在钻进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时提供的资料不一致时需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对井的结构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滤水管的安放位置能够有效的进水。

钻进过程中要确保钻机水平,以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泥浆密度控制在 1.10~1.15,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

6、清孔换浆:下井管前的清孔换浆工作是保证成井质量的关键工序,为了保证成孔在进入含水层部位不形成过厚的泥皮,当钻孔钻至含水层顶板位置时即开始加清水调浆。

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具提至离孔底0.50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接近1.05,孔底沉淤小于2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

第一次清孔换浆是成井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成井质量,因此施工时清孔换浆工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绝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下入井管:井管进场后,检查井管、过滤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包60目纱网并固定。

钢管井每段钢管长2m,每段钢管之间采用现场焊接。

下管前再次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入井管,下管时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孔径5cm的扶正器(找正器),以保证滤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不透水,下到设计深度后,井口居中固定。

下井管过程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停止,如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孔内坍塌或沉淀过厚,则将井管拔出,透孔、清孔后重新下入,严禁将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

8、填粒料:填粒料前用测绳测量井管内外的深度,两者的差值不应超过沉淀管的长度。

粒料规格5~10mm,填粒料过程中随填随测粒料的高度。

填粒料工序也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终止,直至粒料下入预定位置为止,最终投入滤料量不应少于计算量的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