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菌分类学习笔记讲述

真菌分类学习笔记讲述

• 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 • 特点:地方流行性 endemic mycoses, 双相性
– 条件性致病 opportunistically pathogenic
Examples of sexual vs. asexual state
• Aspergillus nidulans 构巢曲霉 • Candida guilliermondii 季也蒙念珠菌 • Candida kefyr 乳酒念珠菌 • Candida krusei 克柔念珠菌 • Cryptococcus gattii 格特隐球菌
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 无细胞壁
有细胞壁
动物-异养
真菌— 异养 腐生寄生
植物—自养 光合作用
亲缘关系:动物>植物>细菌!
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 自养
异养
植物无胞壁
真菌— 有胞壁
动物— 无胞壁
Qs
• 真菌和植物有什么区别?
– 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 真菌和人有什么区别?
– 有胞壁 vs 无胞壁
2001 真菌界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无性型真菌类 Anamorphic fungi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黏菌门 真菌门
1973 真菌界
2001 真菌界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特征 子囊孢子
担孢子
临床相关
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小孢 子菌;毛癣菌
构巢曲霉;肺孢子菌… 隐球菌
• Emericella nidulans 构巢裸孢壳 • Pichia guilliermondii 季也蒙毕赤酵母 •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产乳糖酶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东方伊萨酵母 • Filobasidiella bacillispora 杆孢线黑粉菌
18世纪
因为蘑菇不会移动,而 被认为是一种植物
21世纪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真 菌的DNA和动物的DNA 十分相似,真菌和动物 的演化关系更加密切
20世纪中叶
科学家将蘑菇和其他真 菌归成一个独立的界。 因真菌和植物相同点较
多而被理解为近亲
三大分类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系统分类学 • 临床分类 • 实验室分类
Biologically relevant Clinically relevant
系统分类学
• 主要基于有性型的繁殖方式 • 其次考虑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 • 借用植物分类体系
有性型 vs. 无性型
• 无性型 anamorph/asexual
– 有丝分裂 – 临床相关
• 有性型 teleomorph/sexual
– 减数分裂 – 传统分类学依据
When the sexual state of a fungus is identified, the genus and species of the teleomorph form takes priority and should be used thereafter. The asexual or anamorph name is subsidiary to the sexual state.
三大分类体系
• 系统分类学 • 临床分类 • 实验室分类
Biologically relevant Clinically relevant
感染部位/致病性/流行性分类
• 非致病
– Mushroom, Free living
• 浅表感染
– 皮肤癣菌
• 系统感染/皮下感染
– 原发性致病 primary pathogenic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接合孢子
毛霉目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无性型真菌类 Anamorphic fungi
休眠孢子
未发现有性阶 念珠菌属;曲霉属;球孢子菌… 段
系统分类学
• 传统系统分类学的问题
– 双重命名系统:有性型、无性型 – 同种异名现象极普遍
• 约100,000个种 • 约400,000个命名
病原真菌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pathogenic fungi
Fundamental Concepts
• 真菌:有细胞壁的异养真核生物 • Mycoses真菌病:病原真菌引起的人或动物
的感染 • Medical mycology医学真菌学:研究mycoses
的学科
亲缘关系:植物>动物>细菌?
• One fungus, one name •
新命名系统 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 同种异名的取舍:One fungus, which name? • 新菌种命名规范 • 如何命名只有DNA序列的环境菌株 • 以往熟知种属分类变更带来的混乱
– e.g.毛霉目→毛霉亚门
• 新分类系统的推广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动荡时代…
命名系统演变
• 旧命名系统: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2007
• 新命名系统: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2011
• 主要变化:废除双命名系统,废除拉丁文拼写, 重视基因亲缘性
• 真菌和细菌有什么区别?
– 细胞壁成分不同(葡聚糖/乳糖/chitin vs 肽聚糖) – 细胞膜成分不同(麦角固醇 vs 无固醇) – 能量转导方式不同(线粒体 vs 细胞膜) – 细胞质成分不同(蛋白/糖蛋白/细胞器 vs 蛋白) – 基因结构不同(有内含子 vs 无内含子) – 细胞核结构不同(多染色体/有核膜 vs 单染色体/无核膜) – 核糖体不同(40S+60S=80S vs 30S+50S=70S) –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Cn vs Several agents of meningit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