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真菌学

应用真菌学


Fries, 1794-1878),瑞典人 被比作是“真菌学的林奈” <<真菌系统>>(Systema Mycologicum)对真菌分类学
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层菌(hymenomycetes)、核菌(pyrenomycetes)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虽然人类对 真菌的存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进行 了应用和简单的分类,只是依据易于 识别的宏观形态来鉴别真菌,建立了 简单的描述语言.然而科学的发展促 使真菌学的研究由宏观形态的描述进 入细胞形态的观察。
应用真菌学
参考资料



真菌学, 周与良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1. 真菌分类学, 邵力平等主编.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8. 植物病原真菌学, 张中义等主编.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0. 真菌学概论, [美]C. J. 阿历索保罗等主编, 余永年等译. 北 京: 农业出版社, 1983, 7. 普通真菌学, 邢来君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6. 植物病害真菌学, 陆家云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1. 中国药用真菌生产与产品开发, 林树钱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0,11. 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 陈德明主编.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12. 食用菌栽培学, 杨新美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 菇菌生产技术全书, 陈士瑜主编.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
食用真菌:随着真菌学理论研究的不断 发展,一门新兴的应用真菌的现代学科— —菌蕈学(Mushroom Science)形成和 发展起来。其中心内容包括菌种培育、 堆肥制备、段木准备和栽培管理等几个 主要组成部分。菌蕈学的兴起使得食用 真菌的研究得到飞跃发展。
真菌遗传学 的研究在近20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这首 先得益于脉冲电泳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通过电泳核型 分析对丝状真菌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菌株的染色体 基因组分离成完整染色体带,从而获得染色体的数目 及基因组的大小。在真菌中已对近40个属的真菌进行 了研究,为其基因杂交定位及基因作图的研究提供了 遗传背景,改变了过去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和细胞学 方法对真菌遗传物质基础的研究手段。 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 真菌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提供了方便的有效的方法, 使得种间甚至属间杂交成为可能。1979年Case等人在 粗糙脉孢菌中建立了第一个丝状真菌的DNA转化系 统,从此,丝状真菌的遗传学研究跨入了分子遗传学 时代。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指那些微小、简单、肉眼难 以观察的生物。
• 英文“微生物”一词“microorganism”, 就是在“生物(organism)”词之前加上 前缀“非常小(micro)”所构成。 • 微生物并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术语,它们 主要是根据生物体的大小而被人为地划归 在一起的。
近代真菌学时期(1860—1950)

狄巴利(Heinrich Anton de Bary, 1831-1888),德国人
发表了许多真菌学的专著,如<<黑粉菌>>、<<菌形
动物>>、<<真菌形态学和生理学>>。
被称为近代真菌学奠基人。
证明了马铃薯晚疫病是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 寄生引起,
的真菌分类 ( ~1860) ●近代真菌学时期-细胞学的真 菌分类 (1860~1950) ●现代真菌学时期-实验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真菌分类 (1951~)
真菌的发展历史
古代真菌学时期(


-1860)


中国在仰韶文化已大量采食蘑菇 公元前100-200年的《神农本草》有真菌作为 药材的记载 英国的Ray(1684-1704)在其《植物史》中将 94种真菌分为4组 Magnol(1689)首先以形态性状作为大型真菌 分类基础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成简单显微镜, 真菌研究由大型真菌转入小型真菌
括粘菌门和真菌门两大类群真菌。
3、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1)三纲一类的系统 ① 藻状菌纲 ② 子囊菌纲 ③ 担子菌纲 ④ 半知菌类
(2)Ainsworth (1973)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而真菌门包括5个 亚门: ①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②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异同
细菌:(Bacteria) 有细胞壁,无核,有核区— 属原核生物。 粘菌:无细胞壁,有核, 繁殖产生孢子。 藻类:光合色素--自养生物。 Fungi:无根、茎、叶,异养 贮藏物质: 糖,脂肪 高等植物:有根、茎、叶,自养 贮藏物质:淀粉。
第一章 绪论
一、真菌的发展历史
真菌分类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 阶段或三个时期: ●古代真菌学时期-比较形态学
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
(1)有固定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2)营养体 简单,大多为菌丝体。(3)营养方式异养型(腐生 和寄生),无光合色素。真菌大多腐生,以已死的 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少数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 活植物上。(4)繁殖方式为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不是植物,不含叶绿素,无根、茎、 叶的分化。
20世纪初到60年代以前是以Martin(1961)为 代表的传统真菌分类系统,把真菌分为四纲: 藻状菌纲Phycomycetes、Ascomycetes、 Basidiomycetes和Deuteromycetes。这一分类系
统以形态学、生物学为主要依据,并且是以生物显 微镜所能看到的形态为主。这一时期分类的主要问 题是藻状菌纲太混乱,到60年代中期以后,分类系 统变动主要集中在这一纲中。
这一时期的真菌分类工作主要是对大量新种 的描述及对以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中意 大利伟大的的真菌学者P. A. Saccardo (1845~1920)将全世界已发表的真菌描述进 行了收集整理,用拉丁文汇编成25-26卷的巨 著《真菌汇刊》。这一巨著的问世为全世界 真菌分类学家提供了方便,为真菌分类学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菌毒素 :1960年黄曲霉毒素的发现以 及它对动物的毒性和致癌作用,引起了 人们对真菌毒素的研究。仅以黄曲霉毒 素而言,在1960年后的10年中就发表了上 千篇的研究资料。目前已知的200多种真 菌毒素中,至少有10多种可引起人和实 验动物致癌,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 素、黄变米毒素、镰刀菌烯酮等。
导致了植物病理学的诞生。
将进化论的概念引入真菌分类,提出按进化顺序排
列的真菌分类系统。

萨卡度(Pier Andrea Saccardo,1845-1920),
意大利的真菌学家
完成了<<真菌汇编>>
将所有已知的真菌属和种经过整理用拉丁文进行描
述,并对已往的真菌类群加以整理,重新分类,订 正了大量的属和种。
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真菌学建立的起点。

林奈(Carl Linnacus, 1707-1786),德国植物学家 双命名制(binomial system of nomenclature),同 时也为真菌的命名奠定了基础。 他的名著<<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记载了 被视为植物的真菌10个属,从此,开始对真菌以正式
药用真菌:近些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 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导致了真菌系统病(深部病) 的不断出现,其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已引起世界 范围的普遍重视,推动了研究方法的改进,使医学 病原真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改变了以往认 为真菌只能引起“疥癣之疾”而不受重视的局面。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用真菌日益引起人们 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探索和发掘新药的重 要领域之一,并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在当前的抗癌 药物筛选中,真菌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据报道,目 前发现有40个属的真菌发酵物具有抗癌活性,这主 要是真菌多糖和萜烯类化合物。
真菌的微细结构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给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辨率更强的 工具,用以观察真菌的细微结构和亚显微 结构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如鞭毛的9+2结 构、脉孢菌细胞壁的四层结构、担子菌复 杂的桶孔隔膜与细胞核的精细结构以及孢 子纹饰等。1957年Pontecorvo指出,在半 知菌中存在着异核体和准性生殖现象。
综上所述,真菌学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较 全面的发展。无论是在真菌的细微结构、 生理生化、遗传变异、DNA重组,还是医 学真菌、药用真菌、食用菌、真菌毒素以 及系统分类诸方面都进入了快速地全面发 展的时期。
二、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真菌分类的目的
根据国际上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统给每一
种真菌命名,以便交流有关真菌的各方面的知识;
现代真菌学时期(1951-至今)

Geoffrey C. Ainsworth,英国真菌学家 <<真菌词典>>,1943年第一版,1983年第七版均
由Ainsworth主编。
1995年第八版出版(Ainsworth & Bisby’s)
把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和担
子菌门。
初期(1950 ~1979):这期间一些真菌分类学者如 Bessy1950、Gaümann(1928-1964)、 Martin1961等 都对实验生物学的真菌分类做出了贡献。还有中国 真菌学者邓叔群(1963-1964)、戴芳澜(19621973),以及美国学者Alexopoulos(1962-1978)等。
年《真菌字典》(第八版)接受了8个界的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胆藻界、真菌界、
眼虫动物界、藻物界、动物界、绿色植物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