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十二五规划方案

学校十二五规划方案

篇一:《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平沟小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前,随着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是我们这一农业大国发展的根本,而发展农村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的根本在教育。

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平沟小学的办学水平。

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持续稳步健康有效发展和教育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以“办行知学园、创平安校园、建和谐乐园”为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坚持以教师队伍的发展为重点,坚持以全面进行教育改革、构建新的育人模式为途径;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平沟小学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保质保量完成“普九”任务,优化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师生评价体系;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位。

在原有的基础上,师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管理规范化,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农村学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积极筹措资金,配置电脑10台,硬化操场。

争取多媒体进课堂,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2、努力创办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品牌。

3、全面实施课堂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

大力推进园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4、建设一支敬业爱生、师德高尚、精通业务、观念先进、乐于奉献、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办好有活力的农村学校提供师资保证。

五年内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标率达80%以上(其中大专学历达50%以上,本科学历达30%以上),并通过国家规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校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按学科要求配齐各科专任教师;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评优、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与此同时,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提高到新的档次,形成“团结、奋进、和谐”的教师群体。

5、坚持以人为本,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建立“求实创新、明礼诚信,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面向全体,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合作交流”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音乐、美术、英语和田径等兴趣小组和“读写算交流”为突破口,培养特长生,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质量、高效益的“信得过”学校。

四、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主要措施(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德育首位。

1、切实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师生理论素养;坚持每天晨会、每周班队会和教师例会学习制度,领会贯彻胡总书记“以人为本”治国思想,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的建设,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凝聚力作用;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争优创先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建设活动,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增强教师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真正把学校建成为当地精神文明的窗口。

2、围绕德育教育的总目标,针对现阶段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的方法。

以少先队为主阵地,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项活动。

如以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活动等。

把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提高德育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3、以学校教育为主,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生把各种活动扩大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渗透到学习、生活、管理、服务各个方面,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为他们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4、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让100%的班主任接受轮训;培养1—3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

5、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德育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实施园丁工程,优化教师队伍今后五年要着力培养适应新世纪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实现教师队伍转型“三目标”即在教育思想上,由“应试型”转向“育人型”,在知识和能力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在工作方式和途径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1、加强师德教育。

继续实施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为核心的师表工程,积极引导教师牢记以下职责⑴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教的自觉性;⑵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廉洁从教;⑷不断进取,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精心教学的工作态度;⑸强化“育人”意识,既教知识,又教能力,更要塑造人格,形成人人关心学生成长,人人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局面;⑹关爱学生,研究育人的方法艺术,杜绝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不良行为。

2、优化教师个体素质。

主要措施一抓培训。

引导教师善于捕捉教改信息,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和逐步渗透新的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观,鼓励教师扮演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双重角色”,抢占教育的制高点。

二抓引导。

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高学历学习,力争实现在职教师学历大专化,部分青年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三抓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教学评优、竞赛、听课、评课、传帮带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挑起教学科研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四是运用体制改革杠杆,除惰性,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动力引导,形成教师人人有压力,个个乐竞争的良好态势,推进素质教育上新台阶。

优化群体素质。

首先要实行人文管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其次要强化群体活动,重视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作用;再次要重视校领导分工下基层,深入教学一线,直接参与基层管理,缩短管理距离,营造团结向上的群体氛围,提高管理效能。

(三).加强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扎实抓好课题研究。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联片教研活动,积极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教研课题,有教改汇报课,有优秀教案或(优秀论文、经验总结)。

开展“互教互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新教师上亮相课,中青年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课前有教研,课后有评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每班每周一次班会为德育支撑的研究,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既要研究教师的导,更要研究学生的学,做到以下三方面较大的“转变”一是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参与教学全过程;二是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三是变师生的教与学关系为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

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惑释疑。

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多议、多思、多练,体验成功的喜悦,做学习的主人。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敢问、善问、能辩,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展示个性,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同时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法指导与单独练习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

力求做到教学目标适度、灵活。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

4、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能力,选篇二:《学校十二五规划》东港市东尖山学校2011年3月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根据《东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以抓质量、树特色为核心,以人性化思想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文化强校为宗旨,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

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整合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加强学校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用人性的光辉发展生命化教育”的发展特色,办好人民满意、适应地区发展的教育,力争实现“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异,教学质量优秀,学生习惯良好”的办学目标。

2、具体目标(1)校园建设增加设施、设备,创新学校文化建设,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创建“园林化校园”,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

(2)品德教育把“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方向,道德教育以重视观念的传递、行为的限制转为情感启迪,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一定探求价值的德育教育系列模式。

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德育资源,强化养成教育、品质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创新“有效课堂”研究,探索“有效课堂”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中上等水平的教学质量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