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实践教学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能力拓展
适用对象: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
总学时: 36 其中实践学时:10
实践项目: 5 个
一、实践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康复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康复训练,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践的目标
(一)技能目标
(1)熟悉残疾人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处理、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掌握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康复教育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加深对康复心理学有关理论的理解
(2)熟悉实训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的具体程序;
(3)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患者有同情心和耐心,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设法帮助改善;
(2)尊重患者,鼓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3)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能与同学互助合作,在心理康复团队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教学资料
五、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考核依据::撰写《康复心理学实践报告》
考核办法:学生提交 5 份《康复心理学》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评分标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
制订人:
审核人:
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