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五禽戏,古法锻炼(珍藏视频)《军师联盟》里华佗一出场就把五禽戏传给了司马懿然后,平时有事没事练练五禽戏结果就活到了七十多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笑到了最后。
五禽戏相传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依法锻炼,活到90多岁依然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达到百岁高龄。
华佗的弟子樊阿时常联系五禽戏,据传他活到了100多岁,这在今天依然是高寿,特别是在东汉时期兵荒马乱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高寿更是世所罕见,极为难得。
具体功效练熊戏调理脾胃人出现滞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不妨练练五禽戏中的熊戏。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中寓于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习练熊戏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滞、活关节等功效。
练虎戏缓解腰背痛如果你有腰背疼痛的症状,练虎戏能增强挟背穴和督脉的功能,能缓解颈肩背痛、坐骨神经痛、腰痛等症状。
练鹿戏缩减腰围很多上班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导致腰围增大,习练五禽戏的鹿戏是个不错的缩减腰围的好方法。
因为鹿戏主要是针对肾脏的保健来设计,它的各个动作都是围绕腰部来做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我们腰部的脂肪大量消耗,并重新分配,有益于缩减腰围,保持苗条身材。
练猿戏增强心肺功能习惯于乘坐电梯的上班族如果爬上几层楼梯,不少人都会累得气喘嘘嘘,这其实在提醒你,你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强了。
猿戏中的猿提动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身体上提时吸气,放松回落时呼气。
上提时吸气缩胸,全身团紧;下落时放松呼气,舒展胸廓,这组动作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缓解气短、气喘等症状,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
练鸟戏预防关节炎关节炎是冬季的常见多发病,但是近几年来,炎炎夏日,在医院的骨伤科,也会遇到不少肩周炎、关节炎患者因犯病而求医。
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患者使用空调不当,或者长时间吹电扇,导致关节疾病的发作。
练鸟戏时,动作轻翔舒展,可调达气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动筋骨关节,可预防夏季关节炎的发生,而且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吾(华佗)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并利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此外,《后汉书·华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佗五禽戏进一步发展,各种著述、图录相继出现,名称也更加繁多。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作为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五禽戏也是历代宫廷重视的体育运动之一。
五禽戏定式动作第一式虎举第二式虎扑第三式鹿抵第四式鹿奔第五式熊运第六式熊晃第七式猿提第八式猿摘第九式鸟伸第十式鸟飞功法介绍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
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
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
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庄子》中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载述,可见当时已有多种模仿动物形神的导引图文,更属“五禽戏”原始功法之类。
具体将“五禽戏”整理总结并作为一套功法推广者,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华佗,只是有关“华佗五禽戏”的原始文字记载在《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里。
所能见到的较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
后世医家、养生家因师传之变异,或根据“五禽戏”基本原理不断发展变化,创编了数以百计的“五禽戏”套路。
虽然各法功作互异锻炼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则大同小异。
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
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陶弘景在该书中,不但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描绘,而且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迅速展开了对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
并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200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健身气功·五禽戏”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十个动作,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
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动作要领(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3次,向后3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W-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7遍。
(二)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3次,伸右脚2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次,向右后方看2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图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3次,右2次(图W-6)。
(三)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图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图W-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图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次。
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猿戏时,身体直立,两手攀物(最好是高单杠),把身体悬吊起来(图W- 10),上下伸缩7次,如同“引体向上”(图W-11)。
在两手握杠、两脚钩杠的基础上,做一手握杠、一脚钩杠,另一手屈肘按摩头颈的动作,左右各7次(图W-12)。
手脚动作要相互配合协调。
(五)鸟戏:一足立地,另一足翘起,扬眉鼓力,两臂张开如欲飞状,两足交替各7次。
然后坐下伸一脚,用手挽另一脚,左右交替各7次,再伸缩两臂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鸟戏时,双手臂向上竖直,一脚翘起,同时伸展两臂,扬眉鼓劲,模仿鸟的飞翔(图W-13、图W-14)。
坐在地上,伸直两腿,两手攀足底,伸展和收缩两腿与两臂,各做7遍(图W-15)。
注意事项1 本疗法全套操练时运动量较大,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具体应用时应按体质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2 癌症患者中多为中老年人,因此,在作五禽戏锻炼时,应该先作准备运动。
准备运动多取站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后,继续所选禽戏项目的动作。
3 一般情况下,可选练其中一套。
操练中要做到神情专注,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行腹式呼吸,使自己处于胸虚腹实的状态。
4 癌症患者并发有高血压病、青光眼、脑动脉硬化症者不宜练“猿戏”中的倒悬式动作。
总原则? 脊背要求:各式动作的身体前弯后仰,以髋关节弯屈为主,保持脊背平直不弯曲;? 锻炼时间: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即做各式动作听凭用力或不用力,各式可不拘于三、二、七遍,遍数不限,到微微出汗就准备收功了。
五禽戏十三式要点? 虎戏:1. 伏地前撑后蹬。
2. 伏地伸腰仰头。
3. 伏地爬行。
? 鹿戏:1.伏地转头。
2. 伏地蹬腿。
? 熊戏:1. 抱膝左右打滚。
2. 蹲地晃身按手。
? 猿戏:1. 引体向上。
2. 身体倒悬。
3. 脚蹬天手探足。
? 鸟戏:1. 扇臂前后摆腿。
2. 坐位挽足屈伸腿。
3.左右扬臂。
古谱1: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授术于佗。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踯,却二踯。
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
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
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
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