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稿意见表 (1)[1]

审稿意见表 (1)[1]

合适 □应作修改 □与文章不相符合
7.摘要是否概括了正文
是 □否
8.英文摘要的水平
□很好 基本可以 □某些部分需要修改 □需要重写
9.组织层次
合理 □有待改进 □不好
10.对所提出的概念术语是否阐释清楚
清楚 □不完全清楚 □不清楚
11.文字表达
可以 □基本可以 □不好
12.参考文献
合适 □应增加一些 □应删减一些
1.选题意义Biblioteka □意义重大 意义较大 □意义一般 □选题重复
2.创造性
□有重大创新 有新的观点或见解 □毫无创新,无意重复
3.政治观点正确性
正确 □个别地方有错误 □有原则性错误
4.完整性
完整 □不很完整,但能说明问题 □不完整
5.研究方法适宜性
□适宜 较为适宜 □还需调整 □不太适宜
6.标题和关键词是否合适
13.篇 幅
适宜 □太长 □太短
14.是否同意发表
□同意 小修后发表 □大修后重审 □退稿
专家具体审稿意见:
论文认为,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要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就有必要先认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前提、物质基础、价值取向以及运作机制等四个方面。论文的观点,值得肯定。
论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法治观——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前提。在这里,作者需要补充说明,何谓马克思主义经典法治观?不要“马克思主义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马克思主义经典法治观有哪些价值理念,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它们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需要讲清楚。
但是对于认清这几个问题后,怎么做、怎么实施、怎么落地,才能够跳出坐而论道的怪圈,作者应该稍微点睛之笔。
综上,论文观点深刻,论证有力,结构完整,资料充实,行文规范。建议:小修后发表。
审稿专家(签名):
14年10月17日
现代法治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其经济条件是市场经济体制。一个社会在什么时候选择哪一种手段调整社会秩序,根本上取决于这个社会在当时的主要经济类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类型,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调整手段分别是伦理手段和行政手段,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则是以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和以国家垄断为根本特征的计划经济之下,是不可能生成成熟的法治要求和法治制度的。只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才是法治生成的物质基础。论文的论述较符合学界共识。结合当前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无疑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本质的“特色”,也是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个特色讲得较好。
论文认为,结合当前中国所处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只有在正确地理清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当前中国法治建设所处的最基本的国情、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物质基础、价值取向以及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也才能逐步地为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创造出日益充分的社会条件和制度框架。这里有一定道理。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专家审稿意见表
稿件编号:
来稿题目
对当前中国法治建设应认清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收稿日期
2014-10-10
送审人及
送审日期
吴鹏宇
2014-10-16
恳请审毕日期
2014-10-26
专家姓名:职称(学位):电话:
研究方向:E-mail:
工作单位及通讯地址(邮编):
请在您同意项的方框中打“ ”
论文认为,尊重和保障以物权为基础的人权——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这里值得商榷。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论文武断下结论之前,应该先考察一下国内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的几派代表性观点。
关于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运作机制,论文提出私法与公法的良性互动,与其他学者观点不同,也较深刻,能够自圆其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