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期指导性。

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

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有不同的配置效果。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也是30多年改革开放最重大的成果。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国经济迅速告别短缺,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们正从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发挥微观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也要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缺陷,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更显重要。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普遍越来越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

特别是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无不采用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减少危机的冲击,促进经济复苏。

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用好市场机制无形之手和宏观调控有形之手,是题中应有之义。

两个优势都要强,两只手都要硬。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需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机抉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
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出台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提振信心,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实践证明,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积极有效的,在紧急关头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其乘数效应不可替代。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需要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有清醒的认识,有准确的把握。

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就能既增强企业活力和经济活力,又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机遇难得,机遇稍纵即逝。

能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不仅在于能不能正确认识机遇,更在于能不能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

机遇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只有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才能乘势而上,把发展的可能变成发展的现实。

国际
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上升长周期但又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时,只有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才能紧紧抓住和切实利用好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

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仍然强劲,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方向。

但也有不少难题和矛盾,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

从全球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既给我们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要根据国内外发展条件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把资源更好配置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通过创新来抓住机遇,甚至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这5年特别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着力化解突出矛盾的过程。

明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这对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我们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在更长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创新推开机遇的大门,以转变夯实发展的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奋发有为,创新不止,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