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科研设计

实验科研设计


赖氨酸效应
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以现有的标准或正 常值作对照。
如①某种新的方法能否代替传统方法的研究; ②某病患者与正常人的某生理、生化指标是否相同。
——实验室应用较多
自身对照: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上进行。指同一 研究对象不同的时期或阶段作为对照。
特点:简单易行,使用广泛。但若试验前后 某些环境或自身因素发生改变,并且会影响试 验结果,就难以说明问题。
临床试验:患者。明确诊断,依从性好 ;
现场试验:正常人群。明确同质范围。
实验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结果,通过观察指标表达。观 察指标应客观、精确、灵敏、特异。
客观性: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衡量。主观指标具有随意性和 偶然性;而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尽量选 用客观、定量的指标。 精确性:准确度(accuracy)或真实性(validity):观察值与真 值的接近程度,受系统误差的影响;精确度(precision)或可靠 性(reliabiliy)或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观察时观察 值与其均值的接近程度,受随机误差的影响。
效应观察偏倚:主要针对临床试验设计。有时会出现实验效 应的观察带有偏性。如研究者往往关注阳性结果,医生常偏于 新疗法组,而病人则对新疗法持怀疑态度等。
采用盲法(blind me- thod)设计可控制这种偏倚。 单盲法(single blind method):受试对象不知道自己分在哪一 组; 双盲法(double blind method):受试对象和实验执行者均不知 道受试对象分在哪一组; 三盲法(triple blind method):若受试对象、实验执行者和数 据采集或分析人员均不知道受试对象分在哪一组。
特点:必须采用盲法设计,首先不能为受试对象所识 别 。避免心理因素所形成的偏倚,起控制安慰作用。
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使对照组也同样 具备施加因素的作用。
含赖氨酸面包+非处理因素→赖氨酸效应 + 面包效应+非处理因素效应
面包+非处理因素→
面包效应+非处理因素效应
赖氨酸
相互对照 :几个实验组互相对照
如比较几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的疗效
历史对照:又称文献对照或回顾对照。以本 人或他人的过去研究资料与该次试验结果比较 作为对照。
历史对照要特别注意比较材料的均衡性。一般较 少采用这种对照方法。
随机化分组的原则
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到不同 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
优点:设计与统计分析简单。每组例数相等,也可不 相等。
缺点:要求样本含量相对较大,混杂因素在各组均衡 性往往较差。
受试对象(study subjects)
对受试对象必须有严格的规定,即明确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 准,以保证其同质性和代表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 值。
选择受试对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 二是反应必须稳定。
动物实验:动物。应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性别、体重、 窝别和营养状况等;
对照的基本形式 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
如:①实验组儿童接种疫苗,对照组儿童不接种疫苗。 ②试剂空白、血样空白、底物空白等。 特点:简单易行,但容易引起心理差异。
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对照组给予一种无 药理作用的“假药”,其外观与试验药物一样,但它 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
目的是使各组非实验因素的条件均衡一致,以消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随机化在研究设计中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不同资 料的设计类型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又称简单随机分组设计(simple randomized design)。
是将同质的受试对象(随机样本)随机地分配到各处 理水平组。是一种考察单因素两水平或多水平的实验设计 方案。
实验研究设计
实验研究特点
能够较好地控制非处理因素的影响,避免 人为造成的偏倚,使比较组间具有均衡性和可 比性;
但小样本时,不能保证非处理因素在组间有 较好的均衡性和可比性。若所采用的处理对人 群有害或不利,随机分组会导致伦理学问题。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实验研究目的:就是要阐明某种或某些处理因素 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
三要素:处理因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如某降糖新药对II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的研究,其三 要素?
任何一项实验研究在进行设计时,应首先明确这三个要素, 再根据它来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处理因素(study factor,treatment)
是指外部施加的因素,即研究者采用某种方法或手段对研究 对象的处理。如药物、手术方法、染毒等。
(1)抓住主要处理因素:单因素、多因素、二水平、多水平等; (2)区分处理与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常常干扰了处理因素 与效应间关系的观察与分析。需结合专业、一定的经验来判断; (3)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如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和施加方 法等;临床上,药品的性质、成分、批号、保存方法等;手术 或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特异性和灵敏性:特异度(specificity)表示该指标能鉴别 真阴性的能力,特异度高的指标最易揭示处理因素的作用, 不易受混杂因素的干扰;灵敏度(sensitivity) 表示该指标检 出真阳性的能力,灵敏度高的指标能将处理因素的效应更 好地显示出来。
如研究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既可选用临床症状、 体征,也可选用血红蛋白含量等作为观察指标,但这些指 标均不够灵敏,只有在缺铁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才有较大变 动。若选用血清铁蛋白作为观察指标,则可敏锐地反映出 处理因素的效应。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control) 随机化(randomization)分组 重复(replication)
对照的原则
对照是实现均衡性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实验效应的关 键所在。其作用在于: 区分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气候转暖,自然缓解 药物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