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心献给社会2

爱心献给社会2

爱心献给社会,真情温暖人心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爱心是头顶温顺美丽的阳光,使黑暗的角落撒满阳光;爱心是脚下一条条通向家的石子路,使离家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爱心是满天迷人的星星,使迷途的旅人找到家的路。

爱心献社会,就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爱心献社会就是热爱人民、立志贡献、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央求上帝告诉告诉他天堂与地地狱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上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上帝就领着这个人来到一个地方,发现这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

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地方,他发现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爱有一种境界叫博爱,它是恻隐与悲悯,它是对生命,对生活,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它包括人类所具有的一切良好品质,包括同情,原谅,等等。

博爱乃是仁者之爱:是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

博爱,既无私的,又广大的。

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

甚至是在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博爱是用宽广的心胸去容纳这个大千世界。

关于博爱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最纯朴的莫过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礼记〃礼运篇》中也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很久以后又有人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这更是一种为了革命理想而献身的大爱。

大红色的募捐箱格外醒目,一个男乞丐拄着木拐杖,脚步缓慢地走到募捐箱前,将碗里乞讨来的钱都倒进了募捐箱中。

一、学会亲近社会在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享受着社会的关心与爱护。

当我们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我们享受到老师、同学们给我们的爱;当我们回到家中,我们又享受到父母、亲人给我们的爱。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给予的爱。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人都需要社会的关爱。

天灾人祸,常常给人意外的打击。

如洪涝干旱、地震、车祸等,使很多人陷入灾难之中。

1992年,华东地区遭到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洪水淹没了千万人的家园,灾民缺衣少食。

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爱。

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相当数量的适龄儿童没有条件入学或者被迫中途辍学,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社会的爱。

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爱。

有一首歌叫《爱的奉献》,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亲近社会的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热爱社会,奉献社会。

扶贫济困、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是我们倡导的道德风尚。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看客‛现象,看到公共场所乱扔的垃圾熟视无睹,对有人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写、乱贴广告等行为无动于衷。

某市曾发生一件让人痛心又发省的事情:一位怀抱婴儿的男子在街头突发急病昏倒在地,虽然事发地点距公用电话亭仅几步之遥,但众人只是围观而不施救,致使该男子最终死亡。

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人人都是社会的成员,都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若人人都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人人都来积极主动地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世界必将更美好,人生必将更精彩。

感悟1、请你说说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漠和‚看客‛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体现?2、谈谈自己对这种‚看客‛现象的感想。

知识链接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主要反映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关心和帮助,见义而不为,见死而不救。

反映在对集体事业、国家利益漠不关心,不愿承担义务。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人们不只是观众、看客,更应该是演员,主角。

二、自觉服务社会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命运、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案例:大桥乡青年王某,年满18岁,符合义务服兵役条件。

可王某的父亲早已病逝,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因病卧床,全家除尚未出嫁的姐姐外,只有王某这个强劳力。

王某面临着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按照公民责任,应该服兵役;考虑到家庭成员的责任,应该服侍母亲、照顾家庭。

探究查查兵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想一想,王某应该怎么办?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又该怎么办?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最重要的当然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将个人、家庭责任臵于国家、社会之上,是我们不允许的。

我们国家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一切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

同时,那种强调国家、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人、家庭利益的做法,也是我们不提倡的。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曾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积极回报他人和社会。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情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扶贫济困为主题,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通过志愿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动了青年的内在积极性,已经成为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和组织青年的有效手段;它为当代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辟了现实的途径,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育人的宗旨,成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与国际志愿服务接轨,受到国际友好人士的普遍好评,在国际上树立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成为加强与各国青年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

走上街头的青年志愿者交流:选择一个主题,写出演讲提纲,在小组或全班进行2-3分钟的演讲。

主题一:我的志愿者誓言主题二: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主题三:人人都能献爱心我选择的主题是:我的发言提纲: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美好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创造。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他人、集体多献一份爱心,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三、爱心献给社会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阳光行动》有一个感人的节目: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两位老人以捡破烂为生,生活极其困难,饥饱无常,无法供养孩子读书。

于是他们向《阳光行动》节目组求助,节目组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

小女孩的命运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在无数个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资助下,老人终于如愿以偿,孩子也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

当这个女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时,她怎能不感受到爱心的传达呢 ? 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中的阴霾,播洒下绚丽的阳光。

如果说幸福似火,爱心就是燃烧;幸福是水,爱心就是流动。

爱心与幸福是相依相伴的!1998 年那场罕见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洪魔肆虐,多少村镇被吞噬,多少田园被埋葬,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在洪水中挣扎。

这时,党的好干部来了,最可爱的人来了,青年志愿者来了,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洪魔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老人来了,孩子也来了,港澳同胞来了,海外游子也来了,他们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有力的出力,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啊,人人献出一份爱。

这样,一箱箱食品、一箱箱药物被运往灾区,一座座帐篷搭起来,一座座希望小学建起来。

洪魔过后,灾区人民激情勃发,携手重建家园。

中华民族又一次战胜了灾难。

爱心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为坚强的堡垒。

只要爱心尚存,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

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

爱心歌诀1、爱憎分明,遵纪守法。

2、见义勇为,美德升华。

3、雷锋精神,春满华夏。

4、公益劳动,热心参加。

5、尊老爱幼,人见人夸。

6、公共场所,举止文雅。

7、讲究卫生,重视美化。

8、爱护环境,植树种花。

9、社会责任,心中牵挂。

10、处处奉献,温暖如家。

爱心范例曾入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

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新华社发(冯明摄)4月20日晚,眼科专家姚晓明博士取出丛飞的右眼角膜。

新华社发(冯明摄)4月20日晚,眼科专家给丛飞的妻子邢丹看刚刚取出的眼角膜。

新华社发(冯明摄)(一)丛飞,深圳市义工联正式注册的6万多名义工之一。

8年来,丛飞在市义工联这个爱心大家庭里,在不断播撒爱心的同时,内心的爱也在不断升华。

‚娘家‛,提供爱的舞台丛飞没有工作单位,惟一的‛职务‛是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1997年,丛飞担任该职,这项没有一分钱工资的工作,成为他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

他逢人必称,‚市义工联就是我的娘家。

‛作为深圳最早的义工之一,市义工联原秘书长巫景钦是丛飞义工历程的见证人。

他说:丛飞未加入义工联之前,更多的是‚单枪匹马‛做好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