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新语文第三章 仁爱,天地最美

大学新语文第三章 仁爱,天地最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很彻底地“润物”,雨下得多且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想象中的情景。整个锦官城杂花生树,一 片“红湿”,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生机 盎然。这一切正是细雨滋润的结果。
• 情感思路:盼雨-听雨-看雨-想雨。细 腻逼真,曲折有致。
• 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潜” “润” “重”字中有所体现。善于刻画细节。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 本诗通过对妇女趁月明之夜为远行征 人赶制冬衣的描写,表达了思妇对远 方亲人的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抒发了作者对思妇不幸遭遇的同情。
思考与练习
• 李白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中表达了怎 样的复杂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 李白的诗歌向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两首 却无一点放纵,风格极为朴素自然。是否 可以说是表达的内容决定了表达的风格? 谈谈你的看法。 • 人们为何把李白称作是“诗仙”?他的诗 歌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加以说明。
四个字可以概括:爱人如己。
墨子提供的几组词语
• 爱-恶:心理上的差别;
• 利-贼:结果上的差别; • 兼-别:行为上的差别; 于是有……
兼士与别士
• 兼是爱人如己,别是利己伤人;
• 执兼者行兼相爱,交相利之事,为“兼 士”; 执别者行别相恶,交相贼之事,为“别 士”。
动乱的根源是什么?
• 墨子回答: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先秦卷),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7页。
• 钱穆《论语新解(选)》 • 李泽厚《论语今读(前言)》 •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曲阜孔庙
• “东方圣城”——曲阜。 • •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孔 姓人口占1/5。 • 因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 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 •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 圣城之一。
• 《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 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 基本含义:仁爱是人学。 强调自律,修养人格; 强调积极入世,追求充实 人生; 强调推己及人,实现和谐 人际关系。
孔子的人生格言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 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时, 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适时,好在 润物。 • 首联“知时节”还不足以表现雨的好,此 联写出春雨是伴随和风的细雨,那个“好” 才落实。 • 拟人化手法。雨是“唯求奉献”的,它选 择了一个不妨碍别人劳作的时间悄悄地来, 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春桃的决定
• 合情:她没有放弃她所爱的向高; • 合理:她没有舍弃残废的没有性能力和生 活能力的李茂。 • 这一决定体现了春桃的宽厚和大义,也体 现了她人性的纯美和仁爱之心。
春桃的形象
• 春桃:心地善良、大胆泼辣,敢于蔑视世 俗礼法的劳动妇女形象。是20世纪中国文 学史上难得的富有现代气息和魅力的下层 女性形象之一。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遥怜小儿女, 香雾云鬓湿, 何时倚虚幌,
闺中只独看。 未解忆长安。 清辉玉臂寒。 双照泪痕干?
•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点 题,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 透露出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 未来的“同看”与往日的“同看”。
•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分 婉曲,紧扣上联的“独”字,更进一步以 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闺中妻子的独看、 独忆。 • “忆”的含义深广,“怜”字饱含深情。
墨子(约公元前468-约前 376)
• 名翟,出生地不详; • 战国初期的大思想家、散文家,墨家学派 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 同》、《兼爱》、《非攻》、《节葬》、 《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 言论的记录。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 李白性本高傲,他可以“一醉累月轻王 侯”,“天子呼来不上船”,可是,对一 个普通的山村老媪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 挚,充分显示了李白悲天悯人的情怀。 • 李白诗歌素以豪放飘逸著称,但此诗却没 有一点放纵,风格极为朴素自然。
•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 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 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 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 隔得?又问,天地鬼神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 明,便具无了?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 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传习录》下,第124页

人的终极关怀
• 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 无法体认的,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 深”等超时空、物我的审美关系中,天地才生成 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 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而宇宙是无限的。 • 王阳明要以渺小之灵明去统摄那无限之宇宙。这 是多么崇高、伟大的人格。如果没有人的意识, 天地万物何有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 界就永远只在我心之外。
第三章
仁爱, 天地最美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 人之一。
《论语》
• 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 录,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 《论语》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 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 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
王守仁(1472—1528)
•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 安; • 余姚(今属浙江)人; • 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世称 阳明先生; •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 成; • 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 • 在哲学上影响最重要的是 《传习录》和《大学问》。
你来看此花时
王守仁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 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 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 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同 相关?”先生曰:“你未 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孔子“仁”的思想,既以宗法等级的人际 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泛 爱的成分。这两方面互相矛盾的内容不是 简单硬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当时现实矛 盾的基础。
李学勤等:《十三经说略》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 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其根本点 是尊卑贵贱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所谓 “仁”,不仅指主观的道德修养,即“克 己”、“爱人”,也指客观的伦理教化, 即按照周礼所规定的秩序来调整统治阶级 内部的矛盾,亦即所谓“复礼”。
文本链接
思考与练习
• 有人说,美是主观的;也有人说,美是客 观的。你怎么看? • 结合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来谈谈花与人的关系。
许地山(1893-1941)
•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 生; • 现代作家、学者; •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 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 《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 创作既受宗教思想影响,又 执著于探讨人生意义; • 《春桃》标志着其创作走上 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道路。
• 墨子的思想大大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 想。
• 墨子的“兼爱”: 无分彼此、先人后己,是一种“伟大 的博爱”,比孔子的“仁爱”更为无私。
文本链接
• 墨子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主张兼爱互 助。他用这个原则解释社会的治乱现象, 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能不能兼爱就成了决定社会治乱的唯一条 件。墨子从兼爱观点出发,主张“兼”, 反对“别”。他把合乎兼爱原则的君叫做 “兼君”,合乎兼爱原则的士叫做“兼 士”,与此相反的君和士,他叫做“别君” 和“别士”。
• 墨子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认为:判断事物的有无,不能凭个人 的臆想,而要以大家看到的和听到的 为依据; • 政治上提倡“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节用”、 “节葬” ; • 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兼以易别”; • 行动纲领:“非攻”。
“兼爱”是墨家的一面大旗
• 到底什么是“兼爱”?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孔子的观点
• “父母在,不远游”, 侍奉父母,孝敬父母;
• 父母去世,三年守丧,缅怀父母养育之情。 • 父母之爱是孔子“仁爱”思想的阐发原点。
宰我的观点
• 三年之丧,时间太长,一年即可; • 丧礼可简化 。
文本链接
春桃
• 春桃的难题:是遵循传统道德回到丈夫身 边而舍弃深爱着的向高,还是追求爱情而 舍弃已残废了的名义丈夫?
• 《春桃》的不同反响之处: 不以“反抗”为基调,而是以人身处抉择的两难 处境中对善的执著来突显人性的纯美和光辉。 其他作家往往让丈夫在夫妻冲突中占据主导地位, 只有丈夫表态,妻子才能有所作为。 《春桃》把决定权留给了妻子。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
思考与练习
• 你如何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你认为 “兼爱”倘要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 墨子的“兼爱”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所提 倡的“博爱”思想有何异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