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
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艾条灸
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针。
2、颜面部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
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穴位按摩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刮痧法
禁忌症: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湿敷法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
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涂药法
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
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熏洗法
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辅料。
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拔火罐
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
拔火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