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堆石坝(280.0m高程以下部分)填筑施工方案1、概述江坪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476.00m,坝顶宽10.0m,坝顶长度414.00m,最大坝高219.00m。

大坝上游坡比为1∶1.4,下游综合坡比为1∶1.4,局部坡比1∶1.36,设置4级马道,马道宽2m。

坝体自上游向下游分为粘土铺盖层(ⅠA 区)、盖重层(ⅠB区)、混凝土防渗面板、垫层料区(ⅡA区)、过渡区(ⅢA区)、上游堆石区(ⅢB区)、下游堆石区(ⅢC区)和下游面大块石护坡。

ⅠA区顶高程380.00m,厚6.0m,ⅠB顶宽9m,上游坡1:2.0;ⅡA区垫层料水平宽度4.0m,采用龙王庙灰岩人工轧制;ⅢA区过渡料水平宽度6.0m,采用洞挖料和冰碛砾岩料;ⅢB区采用冰碛砾岩料,ⅢC采用开挖利用料和冰碛砾岩料。

3,相应,设计干密度2.25g/cm垫层料采用厚层灰岩人工轧制,最大粒径80mm3,2.2g/cm15.4%孔隙率为。

过渡料采用洞挖利用料和冰渍砾岩料场料,设计干密度3,2.20g/cm。

上游堆石料主要采用Zant冰渍砾岩,设计干密度相应孔隙率为18.8%相应孔隙率为18.8%。

下游堆石料采用大坝和泄洪建筑物开挖料中的可利用料,不3,相应孔隙率为18.8%。

足部分由冰渍砾岩料场开挖补充,设计干密度采用2.20g/cm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图》(编号:溇江-大坝-02-021~049),上下游堆3,石料与招标图纸相比,在分区上作了较大调整,且设计干密度均上调至2.20g/cm相应孔隙率相应为18.8%。

堆石坝填筑主要工程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看出,设计图工程量与招标文3,减小幅度达14.3%万107.1m。

工程量的减小主件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减少了3,设万m工程量清单中上下游堆石总量为要体现在堆石料上(上下游堆石),636.733,减小幅度达15.0%。

万m 541.2计图中工程量为万m,减少了95.5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坝体填筑应在2010年4月份开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坝基开挖工程量增大、上游围堰出现流量较大的溶洞水且抽排能力不能满足其要求、图纸供应滞后(2010年4月26日提供)等,大坝填筑开工工期相对总进度计划而言,已滞后1.5个月。

当前坝轴线的上游面已基本开挖清理完成,进入溶沟溶槽的处理阶段,已基本具备坝体填筑条件。

1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由于坝体填筑施工方案为综合性较强的方案,涉及坝基的基础处理、各阶段的填筑形象面貌规划及其道路的动态变化、各阶段各种坝料的填筑强度规划以及相配套的土石方平衡规划、石料场开采强度,大坝坝体仪器埋设等等,在图纸供应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尤其在设计图工程量较招标文件工程量有大幅度变化且坝料碾压干密度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综合性的填筑方案的编制在时间上尚不能满足当前坝体填筑的施工需求,故本阶段仅编制第一阶段坝体填筑施工方案(主要为坝体280.0m高程以下填筑),以指导当前坝体填筑施工。

随着坝基,主要是右岸下游侧坝基开挖清理基本结束后,结合实测开挖地形,对坝体填筑工程量作一次较为真实的计算复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坝体后期的填筑形象面貌、填筑强度、道路、料场开采等一系列规划,以提供对坝体的填筑施工实质性意义的施工方案。

2、施工布置2.1 施工道路布置根据施工总布置图,坝区内与坝体填筑施工相关的主干道有:左岸1号、3号、5号、7号、9号公路;右岸2号、4号、6号、8号公路。

在本阶段所使用的主干道2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为1号、2号路以及走桑公路。

区域内的道路变化参见5.5节。

2.2 施工风、水、电布置2.2.1 施工供风3 的20m为坝体基础的深沟溶槽爆破钻孔施工用风,其供风设备采用开挖阶段的柴油式移动空压机。

2.2.2 施工供水对于堆石坝填筑施工,其施工用水主要为坝面填筑洒水及坝后坡浆砌石砌筑用水。

根据施工总布置,堆石坝左右坝肩均设置蓄水池(当前正在施工中)。

在本阶段,坝面洒水采用潜水泵接消防软管(局部采用洒水车配合)从上下泵坑抽水至填筑作业面进行洒水。

另为能确保大坝填筑料的洒水效果,缩短坝面洒水的时间,结合坝体填筑料大部分来源于栗山坡石料场的特点,在左岸龚家滩的上游侧利用山体地表水设置定点加水点。

同时在栗山坡料场,结合其上部山体地表水,沿料场自下而下敷设一根直径为100mm的钢管,向爆破开采面供水,对即将挖装上坝的坝料提前进行预洒水湿润。

2.2.3 施工供电堆石坝开挖与填筑主要为施工照明用电,结合施工总布置,在左右坝肩山头设置金卤灯进行整个坝区施工区域的基本照明,同时在填筑部位及其施工道路等其它需要局部照明的部位采用碘钨灯进行照明。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上述电源取自就近变电所或配电箱。

3、爆破试验与碾压试验成果大坝填筑压实作业是控制堆石坝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在业主没有提供大坝填筑相关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参照招标文件对各种坝料的相关要求,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按我部报送的《碾压试验大纲》,重点在栗山坡石料场进行了供大坝用填筑料的爆破碾压试验研究,试验中共进行了五场爆破试验,七场振动碾碾压试验及一场冲击碾碾压试验。

根据试验成果分析,结合2010年3月31~4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江坪河水电站3 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技术研究会专家意见,认为第五场爆破试验中所开采的石料级配已达到设计要求,在碾压试验中将石料铺层厚改为65cm后,采用32T振动碾碾压10~12遍后,干密度及孔隙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目前栗山坡石料场开采钻爆参数已获得批复(参见《关于正式开采栗山坡石料的报告》,即暂按第五场爆破试验所实施的参数:梯段高度15m,钻孔孔径115~3,0.85kg/m混装炸药全偶合装药,单耗孔排距3.56×3.56m,孔深120mm,16~16.5m,“V”型单孔单响布设网路,孔底反向起爆。

随着栗山坡开采作业面的扩大,在第五场钻爆参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微调优化,即在保证参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孔排距,使一部分孔排距小于3.56m,而另一部分孔排距大于3.56m,孔排距的疏密交错排列,从而保证爆破料有更多的细颗粒,同时可获得一定量的大颗粒(400~600mm),使级配更趋于合理。

关于碾压参数,根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图》中的相关说明,大坝堆石料及过渡料碾压采用32t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碾压遍数不小于10遍。

4、填筑分区规划本阶段填筑主要为280.0m以下部分填筑,其填筑分区规划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由于趾板、防渗板混凝土施工工期滞后,导致大坝填筑施工与同高程区域的趾板、防渗板平行施工,甚至超前其填筑。

为此,趾板下游区一定范围内需预留50m范围暂不填筑,而先填筑其下游侧区域。

在相应高程段的趾板、防渗板混凝土施工完成且防渗板固结灌浆结束后,补填其上游侧区。

(2)根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坝基开挖剖面图,坝右岸的下游侧开挖与填筑施工道路可在岸坡岩石面上采取“半挖半填”的方式形成最终的进入基坑的开挖和坝体填筑施工道路。

但实际开挖所揭露的边坡表明,其右岸边坡并并非缓坡而基本为直立边坡,其原属施工道路的部分为淤泥性粉砂,不能作为坝体的一部分,“永久”性施工道路无法形成,需通过填筑分区规划来调整施工道路。

(3)坝基开挖结束后,河谷较窄,尤其坝轴线以上部分,底部宽为25~30m,且深沟溶槽发育。

为保证区域内道路,在初始规划上,按左右两侧分区进行填筑,即以一侧(如左侧)坝基暂不彻底清理,以满足道路交通要求,另一侧(如右侧)清理达到填筑或深沟溶槽回填混凝土的要求,在该区(如右侧)填筑一定高程具备4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道路通行时,再对左边一侧清理验收,完成左边一侧的深沟溶槽回填或坝基回填。

根据以上原则,坝体填筑分区参见附图“AN-JPH- DB01~DB04”所示。

第一区,上游预留50m范围暂且不填筑,其下游侧全断面填筑至280.0m,上游面形成12%的纵坡作为上游侧预留区的施工道路,下游侧形成斜坡路与2#-1施工3。

万m道路衔接,坝体填筑工程题14.53。

万m第二区,上游预留的50m范围区填筑,坝体填筑工程题7.03。

m 第三区,下游侧形成斜坡路坝体部分填筑,坝体填筑工程题2.5万3。

m 以上填筑工程量总计24.0万5、施工流程堆石坝填筑(第一阶段)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6、填筑施工6.1 基础清理与验收基础清理在保证场内道路基本畅通的情况下,采取分区分片的原则依次进行清理。

对于需浇筑混凝土来补坑找坡或找平的区域,清理区域的大小结合现场地形、人工清渣强度、混凝土入仓手段、混凝土浇筑强度以及阶段性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

前期优先进行坝轴线以上部位以及相对低洼部位的清理,采取反铲配合人工、冲淤设备进行掏挖或冲洗,对于有地表水进入清理区域的部位,在其来水的上游搭设子堰截排,防止外来水污染该区域。

达到验收条件后,申请基础联合验收。

6.2 深沟溶槽及陡坡处理由于目前尚无文字性的设计处理要求,不同部位的深沟溶槽及陡坡的处理方式由业主、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即“四方”)现场确定、现场会签,形成施工依据。

深沟溶槽及陡坡部位涉及开挖的部位,在基础清理之前、过程中以及清理之后,只要确定需爆破挖除,均及时采取手风钻钻眼爆破,使爆破后的边坡达到顺坡要求。

为最大可能地减小爆破顺坡处理对坝体填筑的影响,大部分需爆破的区域宜在基础清理之前通过“四方”确定其开采范围,并迅速通过爆破处理完成。

需爆破的部位,根据设计处理原则,四方现场确定开挖边线后,采用油漆予以标示,同时测量计量,然后实施手风钻钻眼爆破。

5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坝基分区分块清理地形测量、联合验存在深沟溶槽陡坡处理坝料开采、运按设计要求处层厚标坝外加水预填筑边线放样处理后的基础验卸料、铺料、洒达到坝基要求存在仪器或存在坝水管等埋设接坡处理先期填筑层削坡处埋设仪器、排水管填筑面碾检测试验与验准予上升填筑堆石坝填筑施工(第一阶段)流程图图1如上所述,大部分爆破顺坡处理应集中在基础清理之前完成,但在实际基础清理之后,深沟溶槽部位仍可能既存在回填混凝土补坡找平又存在爆破开挖顺坡的部位,为避免深沟溶槽的二次清理,按先回填混凝土后爆破开挖的方式进行,即回填混凝土后,部位出露混凝土面的岩石主要采用手风钻造孔爆破的方式进行,对于出所示。

爆破对新浇混凝露范围较小的岩石及岩石尖角采用破碎锤破除找平,如图2土存在一定程度的爆破震动影响,但坝基回填混凝土的主要作用为补坑找坡,爆破震动不足于过多影响基础找平后的质量。

尽管如此,爆破时仍采用浅孔弱爆破,尽量减小爆破对新浇筑混凝土的震动影响,可采用破碎锤破除的,优先采用破碎锤。

6堆石坝填筑施工方案爆破后的石料如级配满足设计要求,直接用于坝体填筑,否则弃至水流溪渣场。

图2 基础面找平方式示意图混凝土回填分河床基础混凝土回填以及岸坡混凝土回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