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细目一辨六经病证
要点一太阳病的辨证要点
1.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
喘。
2.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
浮数。
太阳蓄血证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
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要点二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1.阳明经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
2.阳明腑证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要点三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少阳病证
心烦欲呕,脉弦。
要点四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腹满而吐,食不下,泄泻,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太阴病证
脉沉缓或弱。
要点五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
1.少阴寒化证
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2.少阴热化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要点六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要点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称为“循经传”;
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
2.直中
伤寒病初起不从阳经传入,病邪直入于三阴者,称为“直中”。
3.合病
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称为“合病”。
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
4.并病
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称为“并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
细目二辨卫气营血病证
要点一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卫分证:表热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要点二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气分证:里实热。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或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或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秽臭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或见口苦,胁痛,心烦,干呕,脉弦数等。
要点三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要点四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血分证: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谵语神昏,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红数;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脉弦数;或见手足蠕动、瘛疭等;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痩,脉虚细。
要点五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反映了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传: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
实际上,“逆传”只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细目三辨三焦病证
要点一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上焦病证:(心肺)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汗出,口渴,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
或但热不寒,咳嗽,气喘,口渴,苔黄,脉数;
甚则高热,大汗,谵语神昏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中焦病证:(脾胃)
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或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泻,舌苔黄腻,脉濡数。
要点三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下焦病证:(肝肾)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神倦,耳聋,
或手足蠕动、瘈疭,心中憺憺大动,舌绛苔少,脉细数或虚大。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其证候是()
A.太阳中风证
B.太阳伤寒证
C.太阳蓄水证
D.太阳蓄血证
E.太阴病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太阳蓄水证: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苔黄厚干燥,脉
A.阳明经证
B.阳明腑证
C.太阳蓄水证
D.少阴热化证
E.太阳蓄血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阳明腑实证: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其证候是()
A.少阴寒化证
B.少阴热化证
C.厥阴病证
D.少阳病证
E.阳明腑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其证候是()
A.少阳病证
B.气分证
E.太阳蓄血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营分证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身热夜甚,吐血,舌质深绛,脉红数,其证候是()
A.少阳病证
B.气分证
C.营分证
D.血分证
E.太阳蓄血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分证临床表现: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谵语神昏,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红数;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脉弦数;或见手足蠕动、瘛疭等;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痩,脉虚细。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耳聋,手足蠕动、瘈疭,舌绛苔少,脉细数。
其证候是()
A.上焦病证
B.中焦病证
E.血分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下焦病证: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神倦,耳聋,或手足蠕动、瘈疭,心中憺憺大动,舌绛苔少,脉细数或虚大。
A.传经
B.直中
D.并病
E.逆传
伤寒病初起不从阳经传入,病邪直入于三阴者,称为
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称为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阳经传入,病邪直入于三阴者,称为“直中”。
并病: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者,称为“并病”。
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