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方案
根据《X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方案》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为实施我市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主线,坚持创新发展核心地位,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科学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设备、改产品、改管理等方式,抢占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推动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发一批标志性新产品,加快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从产品型向品牌型发展、从粗放型向生态型发展、从制造型向智能型发展、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
到X年,引导2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力争培育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到X年,引导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力争达到30%;力争培育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对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推动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为主体的“三对标四提高”活动,推动先进产能提质增效。
鼓励优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多种方式引进和购置国内外先进适用装备,淘汰老旧设备,树立技改成效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行业整体装备水平。
支持企业开发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X年,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力争达到140亿元以上;到X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质监局、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研发基础
好、知识产权多、行业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强开放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建设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基地,加快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打造区域型创新平台,支撑我市产业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科技局、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加快开发新产品,培育工业精品
开展“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结合省级相关政策和标准设定,加强规划引导,搭建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开发投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
积极培育工业精品,利用各类宣传平台,组织开展系列推介活动;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大赛、优秀设计资源对接会、优秀新产品评选等活动,促进工业设计交流与发展,强化新产品开发;积极推荐企业产品参加行业内具有权威性的精品评选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对产品性能好、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佳、经济效益显著的新产品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局、发改委、知识产权局、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
以制造为基础、服务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生产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
把企业的生产链向消费端延伸,鼓励企
业搭建产品远程监测与诊断平台,完善产品智能维护系统,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远程状态管理和现场技术支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培育发展工业设计,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数字化工具,提升产品设计水平。
鼓励汽车、纺织、家具、建材、消费品等行业实施定制生产。
鼓励大中型企业剥离一部分业务成立专业公司提供生产性服务,促进企业专注主营业务,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加大对服务型制造的金融支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金融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实施制造业强基计划
加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共性技术基础等产品技术攻关。
组织实施机械装备重大项目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公共平台等重大专项,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点突破电池材料、航空泵阀、智能仪器仪表、精密铸件、紧固件、凿岩刀具、3D打印材料、砷化镓、印刷电路板专用铜板带等领域,重点推进X航空泵阀、X电池正极材料、新北仪传感器等一批工业强基项目建设,解决重点领域标志性基础产品和技术,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引导材料、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工艺和技术研发机构等有机结合,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解决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发展瓶颈。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着力提升制造业品牌价值
实施质量品牌专项,坚持以质取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积极引导X化纤、X、X、X生物等重点企业参与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鼓励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实现原材料、工艺、装备、检测等各节点的技术进步,带动产业链标准联动。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工商局、工信委,各县(市)、区政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工信、发改、科技、财政、质监、工商、商务、国土、环保、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配合联动,协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细化推进举措,抓好组织实施。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国土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强化项目支撑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及时更新上报,形成竣工一批、
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完善技改示范项目推进和绩效考评机制,定期对各县(市)、区企业技术改造情况进行排序通报。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加大资金支持
按照我市已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X省著名商标,对新认定的企业给予扶持奖励。
支持企业争创省长、市长质量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对当年获得X省“质量标杆”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金支持。
支持企业参与有关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试点项目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对企业研发生产的被认定为全国、全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备、单台设备和关键部件),受益财政对研制单位和首次购买使用单位(限于我市企业)均按照销售价格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企业承担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的项目,按照国家资助的50%给予配套支持。
每年滚动支持一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先进荣誉。
对当年成功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以及列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或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单位,市财政按照年度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质监局、工商局、财政局
(四)完善统计体系
研究完善与全国统一的技术改造投资统计体系和新产品开发情况统计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定期发布技改投资分析报告,动态掌握企业新产品开发、推广情况,为政府投资政策制定、投资监测和预警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工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