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守则1.doc

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守则1.doc

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制度1
政策与程序
主题:IV.1质量成本管理规定编号:YF/F-Ab001-1998 部门:财务部
主编:
审核:
批准:
版本: 1/0
生效日期:
页数:共10 页
1.目的:
质量成本是为了提高和改进质量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没有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为了不断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以适宜的质量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是降低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内部质量成本的归集,核算和管理.
3.术语
3.1. 质量成本:将产品保持在规定质量水平上所需要费用.
包括: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3.2.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和故障发生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3.3. 鉴别成本:用于鉴别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质量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3.4. 内部故障成本:产品交货前不能满足规定质量所损失的费用.
3.5 外部故障成本:产品交货后不能满足规定质量导致索赔,修理,退换等损失的费用.
4. 部门职责
4.1. 财务部
4.1.1 确定质量成本科目和业务设置.
4.1.2 归集质量成本数据,并组织质量成本核算.
4.1.3 编制和提供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4.2 质量部
4.2.1 制订,监督,落实质量成本计划.
4.2.2 收集核算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并编制成本报表.
4.2.3 负责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并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
4.2.4 制订质量改进措施
4.3 其他部门:
4.3.1 归集,核算本部门的质量成本.
4.3.2 按时编制本部门的质量分析报表.
4.3.3 组织落实本部门的质量改进措施.
5.质量成本核算方法
5.1质量成本核算形式为二级核算形式.财务成本科为一级核算单位,负责产品质量成本的
总分类核算
并对二级核算单位的业务进行指导和协调.各车间,所有相关部门为二级核算单位,负责
本部门的产品质量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
5.2 质量成本科目根据质量成本管理要求设置
一级科目: 质量成本
二级科目: 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三级科目: 质量培训费, 质量管理活动费, 质量改进措施费, 质量评审费
试验检验费,办公费, 折旧费, 工资, 废品损失, 返修费, 停
工损失费, 事故处理费,
索赔费, 三保损失, 其他费用
5.3 质量成本核算周期
质量成本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与企业成本核算同步,采用历月制.
5.4 质量成本开支范围
5.4.1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所耗费的各种材料费,人工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5.4.2 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5.4.3 质量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为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质量培训费.
5.4.4 用于对材料,产品,设备进行检测的试验费维修费。

.
5.4.5 质量检测部门使用的设备,仪器的折旧费.
5.4.6 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类评审费.
5.4.7 产品交货前,发生的质量损失,停工损失,存货损失以及各类返修费用.
5.4.8 产品交货后发生的赔偿损失及三保费用.
5.4.9 其他与质量相关的费用.
5.5 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
5.5.1 各种会计凭证和会计帐户
5.5.2 各种统计凭证和统计报表
5.5.3 其他与质量成本相关的各种原始凭证.
6. 质量成本分析
6.1 质量成本构成指标
6.2 质量成本趋势分析
6.3 质量成本率相关指标
百元销售故障损失率= 内部故障损失+外部故障损失⨯100%
同期销售总额
百元外部故障损失率= 外部故障损失⨯100%
同期销售总额
销售质量成本率= 总质量成本⨯100%
同期销售总额
总质量成本_______ ⨯100%
质量成本率= 同期完工产品总成本
6.4 产品内部故障成本排列图分析
. 7 附录
7.1 各部门质量成本报表.
7.2 车间质量成本报表.
7.3 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报表.
7.4 质量成本汇总分析表.
7.5 质量成本报表(厂部).
7.6 质量成本控制流程图.
7.7 政策与程序更改记录表.
各部门质量成本报表
年月日
制表:审核:
车间质量成本报表
车间:编号:年月
审核制表
某公司质量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定1 某公司质量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定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质量成本核算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强化质量成本的核算,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依据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成本费用管理办法》、《质量成本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质量成本是指公司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第二章核算办法
第三条核算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真实反映公司发生的质量成本。

(二) 重要性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对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要区别其重要程度进行不同处理。

(三) 配比性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正确划分质量成本与非质量成本的界限,计入产品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以及各产品之间的界限。

(四) 可比性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前后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 谨慎性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要遵照谨慎性原则,不得少计质量损失、费用。

第四条质量成本列支范围及归集方法。

(一) 为开展质量管理和检验、测试、试验、鉴定和改进质量而消耗的各种原材料、外购半成品、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分别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外购材料、燃料、动力要素。

(二) 质量管理人员及直接从事质量检验、测试、试验、鉴定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分别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各要素;支付的各项不属于工资的质量奖励性支出,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其他—非物质消耗要素。

(三) 质量管理部门、检验部门及其他部门发生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动保护费、运输费、资料费等。

办公费、劳保用品、运输费、资料费等,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其他—物质消耗要素;差旅费、会议费、保健费等,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其他—非物质消耗要素。

(四) 质量管理部门和检验部门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的折旧费以及实际支付的修理费、日常维护校准费,分别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折旧、修理费要素;为进行质量管理和检验、测试、试验、鉴定所使用的工具、量具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外购材料要素;对外支付的产品质量
检验及检测等费用,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其他—物质消耗要素。

(五) 因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返修、报废等内部损失费用,
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造成的对外维修、售后服务及司法败诉等外部损失费用,分别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材料、工资、职工福利、其他等要素。

(六) 与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费用,归集到生产费用中的其他要素。

第五条会计核算账户设置。

在“基本生产成本”总账账户下设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以下简称本科目),作为单独核算质量成本的账户。

借方核算本期发生的各项质量成本及费用支出,贷方核算期末结转到相关成本费用账户的质量成本,本账户期末无余额。

第六条核算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