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说课稿
白团中学樊金素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焦耳定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本节课内容主要有四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二是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三是焦耳定律;四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律以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二部分。
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焦耳定律),这是知识的重点。
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²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五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法
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教学中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首先是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很愿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说这样能迎合学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
当然在探究教学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应侧重的两个环节。
2.谈话教学法
谈话就是坦诚地面对面的交流,本节课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需要谈话,实验探究需要谈话,学生自我展示需要说话,课堂探究需要谈话,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教学法,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和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探究过程涉及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2.理论联系实际法
在通过理论推导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热跟导体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后,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例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场景(认识生活中的电热器),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用电器通电以后会产生哪些现象?它们实现怎样的能量转换呢?"由此得出电流的热效应.
(2)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用课件展示电炉丝工作时的图片,由"电炉丝与导线发热的不同"的现象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影响电流热效应的
因素,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最终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接下来让学生讨论"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应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和我们用什么方法和器材去观察那些不可见的物理量?得出本节探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实验分别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
(3) 理论推导,加深理解
教师使学生明白焦耳定律即可以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来也可以通过电功率和欧姆定律推导出来,这对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
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
即:Q=W=Pt=UIt=IR×It=I²Rt
=U(U/R)t=U²/Rt
(4)分析总结,得出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论,综合得出焦耳定律.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具体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840年就确定了它们的关系也就是著名的焦耳定律,课件展示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并引导学生弄清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2Rt
(5)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来回答“电炉丝为什么很热而导线不热”的问题。
通过对课本的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明白解题一般过程(已知、求、解、答)。
(6)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电热的用处和危害,提高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积极利用电热有利的一面,努力防止电热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便。
(7)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得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认识了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探究知道了焦耳定律、
3、了解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8)、课堂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本节知识。
六、板书设计:
焦耳定律
1、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电阻大小、电流大小、通电时间
结论:在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有关,,产生的热量越多。
3、焦耳定律
内容:
公式:Q=I²Rt
4、电热的利用和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