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质量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2

2质量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2019.05
1. A committed and involved management to provide long term top-to-down organizational support;
2. An unwavering focus on the customer,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2质量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2
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人类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也就有了质量问题。因为不论 物品多么简单,生产方式多么原始,都存在一个能否满 足特定用途的问题。
随着人类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生产 力的发展,人类的质量意识逐渐苏醒。 质量的优劣慢慢成为商品交换中的一 个重要因素。为了保证质量,就需要 对生产原材料、劳动工具、生产者的 劳动技巧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就是质量管理。
Quality – Degree of excellence a product or service provides
Management – Act, art, or manner of handling, controlling, directing, etc.
全面质量管理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注解:
① “全员”,指该组织结构中所有部门层次的人员;
② 最高管理者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以及该组织内所有 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这种管理途径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 的;
③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与全部管理目标的 实现有关;
④ “社会受益”,意味着在需要时满足社会要求;
⑤ 有时把“全面质量管理”(TQM)或它的一部分称为 “全
2019.05
自我发 展的需要 尊严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 安全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
马洛斯理论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诞生,是质量管理历史上最为光辉的里程碑。 ❖ 全面质量管理是当今世界质量管理最基本、最经典的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思想诞生于美国,费根鲍 姆和朱兰为之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② 搞好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是增加经济效益的有 效途径。
③ 质量管理能解决企业当前突出的矛盾,能更好地实 现企业经营目的。
④ 质量管理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⑤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1.从系统和全局出发的指导思想; 2.为用户服务的指导思想; 3.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4.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指导思想; 5.不断改进的指导思想; 6.以人为主体贯彻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 7.质量与经济统一的指导思想; 8.突出质量的经营管理思想;
1
生产特点 以手工及半机械化生产为主大量生产
全面质量管理
1960~现在
现代化大生产
2
质量概念 狭义质量
从狭义质量向广义质量发展 广义质量
3
管理范围 限于生产现场质量管理 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发展到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4
管理对象 限于产品质量
从产品质量向工序质量发展 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2019.05
产品相对简单,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手工艺者参与工艺品生产的全过程,对自己制作的 工艺品的自豪感和看重自己的名声是手工艺者检查 工艺品以确保工艺品制作精良的动机。
质量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负责;
工长的质量管理
工业革命产生了劳动分工;每个工人仅对每件产品的一 小部分负责。泰勒提出了在生产中应该将计划与执行、 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 用,把执行质量检验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
过程
质量特征值
单纯的质量检验的事后把关转变为预防控制;
缺点:过分地强调了数理统计理论的研究;
主要应用于制造阶段
质量管理概述
03.09
二战期间,为了提高军品质量和可靠性,美国政府邀集 了一批统计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制订了三个战时质量 控制标准:
AWSZ1.1 –1941: 质量管理指南;
AWSZ1.2 –1941: 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
工序质量
5
管理特点 事后把关,管结果
从把关向预防控制发展 防检结合,预防为主,
管因素,管条件
6
管理依据 重在产品质量符合质量规格按既定质量标准控制质量 以用户需要为主,重在
产品的适用性
7
管理方法 主要用技术检验方法 在原来检验的基础上应用 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手段
数理统计方法
,提高工作质量以保证
产品质量
朱兰(J.M.Juran)提出了质量成本概念。他强调要准确、 全面鉴定质量成本并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同时,他强调降低 预防成本的必要性并提倡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来实现这一目 标。
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
2019.05
统计质量管理主要问题:
①它仍然以满足产品标准为目的,而不是以满足用户的需 要为目的; ②它仅偏重于工序管理,而没有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 程进行控制; ③统计技术难度较大,主要靠专家和技术人员,难以调动广 大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④质量管理与组织管理未密切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仅限于 数学方法,常被领导人员忽视。
8 管理标准化 重视技术标准
由技术标准,发展为质量 技术标准、控制标准和管
控制标准
理标准并重,并严格执行
9 管理经济性 忽视质量的经济性 10 参与管理的人员 依靠质量检验部门和
比较重视质量的经济性 讲究质量的经济性 依靠技术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依靠全体职工
统计质量管理主要问题
2019.05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产品质量的形成 不仅与生产制造过程有关,还与涉及 到其他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有关。 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纳入 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 的运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形势的推动下,全面质 量管理的理论应运而生。
3. Effective invol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ntire work force;
4.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busin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5. Treating suppliers as partners; 6. Establish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the processes;
AWSZ1.3 –1942: 工序控制图法。
四十年代发生的这些理 论和实践的进步是质量 管理开始进入统计质量 管理阶段的标志。
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
2019.05
在50年代,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Deming)把统计质量控 制方法介绍给日本的制造厂商,这帮助日本人重新建立他 们的生产基地并提高他们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TQM requires six basic concepts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
最高管理者 的质量领导 产品可靠性 质量保证
全面质量控制 可靠性 统计质量控制 检验
1920
1940
1960
1980
质量的发展
2000
2019.05
序 号
项目
质量检验
1920~1940
统计质量控制
1940~1960
我国从1978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ISO8402:1994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 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 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 途径。
Total - made up of the whole
这一理论扩大了质量管理的应用范围。即从早期集中于生产过程扩展 到了产品设计和原材料的采购。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高 层领导更多地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60年代,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提出“零缺陷”概
念。
该方法侧重于提高职员的工作动机和报酬,提高来自职员自身的使 产品尽善尽美的愿望。这种方法是从马丁公司为美国军队生产出一
面质量“、“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WQC)、“TQC”,
等。
全面质量管理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三全一多样
①全面的质量管理。 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③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④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全面质量管理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 :
① 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基本任务。
枚“质完美量”的导定弹义的是成功符中合发要展求起。来的。
质量通过预防措施来达成;
质量的执行标准是零缺陷;
质量要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70年代,在包括政府行政管理、保健、银行 和旅游工业在内的服务性行业中,人们进一步认 识了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19.05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50年代中期,费根鲍姆(A.V.Feigenbalm)提出了全面质 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 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 服务,把企业内各部分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 量的活动,构成为一种有效的体系。”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 的劳动操作。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3、标准化作业; 4、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有分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