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例子
财务风险案例:“合俊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失败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大的OEM型玩具生产商。
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7年销售额超过9.5亿港元。
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集团的境况急剧恶化。
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冲击,成为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
当时,合俊集团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合俊集团的倒闭真正原因不是金融危机,而是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失败。
一、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表面看,是这场金融风暴吹倒了合俊集团。
其实,合俊集团本身的OEM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风险。
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产品与技术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
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同在东莞,与合俊集团一样规模的玩具生产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
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
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
并且龙昌公司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二、盲目投资造成“失血”严重
其实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弊端。
2007年9月,合俊集团决定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公司48.96%股权。
天成矿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其它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
公司将以 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
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买方收购资金)。
对天成矿业的巨额投人,合俊集团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
可是,2500万港元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集团开始向银行贷款。
2007年一年内的银行借款额为2.39亿港元,其中有1.7亿港元是以公司财产做抵押,剩下的贷款额度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
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
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
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集团用于“过冬”的“粮食”。
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该公司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
三、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
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
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损失量很大,受损金额约达6750万港元。
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
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
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
管理混乱才是合俊集团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
据该公司的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有10个人,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
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集团主要是生产塑胶、毛绒和充气玩具的。
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的:“我们3个工人扫扫地、擦擦机器,完了就吹牛睡觉。
组长就玩手机,我们睡觉他也帮忙站岗,主任就天天在办公室上网或者到处泡妞。
两个工程师陪着经理天天出差,有时一个星期看不到人。
经理助理就负责收发邮件和安排经理出差车,香港经理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
其他的部门除了比我们部门人多以外,情况差不多,都是当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没有。
工人做事是10个人做的事没有15个人他们不干,一天能干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
除此之外,合俊集团的物料管理也很松散,公司物品经常被盗,原料当废品卖。
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
对自身的负债能力预计过高,导致债务风险巨大。
截止2008年6月底,合俊集团总资产8.35亿元,总负债5.3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5.3亿元,净负债比率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