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浅谈
2015年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大国的崛起带来的出口机遇和内销的激烈竞争,新一轮的经济考验随着人民币的贬值和美联储加息的推迟接踵而至,使如何改善质量、降低成本、精益生产和增进客户满意度成为中国制造商当前的主要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6sigema中“零缺陷”慨念为制造商带来了希望,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在每一项产品,供应链采购到制造输出的流程和销售市场服务方面的误差达到“零缺陷”,即确保100%合格。
在目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管理逐渐从企业的内部延伸到企业的外部, 即以往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逐渐演化为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的竞争, 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竞争格局, 与之对应的是供应商的管理及其如何管理你的供应商决定了你的企业的未来。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 上个世纪我们知道的top500强企业基本上没有专职的SQE、SQM等来进行组织划分进行供应商的管理。
而如今即使一个两三百人的加工厂也需要专职人员来管理其前端供应链厂商的品质。
外购质量部和供应采购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遇到一些案例:一些供应商配合上态度良好、一些供应商爱理不理、一些供应商催促一下动一下不催促就不动了、一些供应商粘得很, 就是老出问题屡教不改, 但是人们还会跟他持续合作,那么我们如何管控好供应商。
质量是有成本的,今天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供应商控制目的之一--------成本控制
a.实现价格控制:一分钱一分钱的货,一元的冰激凌跟5毛的冰棍存在的差异显而易见,而一个挂镀过的铜嵌件跟一个滚镀
过的铜嵌件产品在表面上除了亮度外,看起来没有完全区别,但是本质其可靠性上存在绝对的差异。
再一:价格谈判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你看人家大公司的采购总监都是价格谈判的专家,这不但需要掌握整个原材料的市场行情,而且对原材料的加工成本及其利润空间了如指掌。
b.产品质量的保证:即使在高昂的价格,原材料的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规格甚至不满足客户需求,其一切皆空(例如:国标59铜材质和58铜材质设计的产品)。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整个制造业的最大困惑莫过于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管控失误造成,成本是跟质量原则上是对立的,但又相辅相成,质量达到标准及客户需求,通过一些专业管理工具及技术上的投入来帮助供应商达到成本与质量的平衡。
c.物流成本的节俭:一般而言在选择供应商的远近距离是当然近者优先,当然一些垄断物料需要国际采购或者指定供应商供货。
d.有效控制相关损失:包含契约合同违约金的控制与市场风险的控制。
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正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供应链环境下。
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需要由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完成,产品质量客观上是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
供应链质量管理就是通过把供应链的单个环节组织起来,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供应链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供应链具有持续而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
外购质量部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