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h1 --
--
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管理科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摘要:通过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介绍,重点分析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说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方式应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关键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现实意义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项新的制度,该制度在各国正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环境信息公开产生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中可以看到,环境信息公开,或称环境信息披露,是指拥有相关环境信息的主体,以维护人类可持续的、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目的.依法将其掌握的环境信息以相应形式向公众或有环境信息需求的客体公布的做法。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则是有关这一做法的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总称,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机构、组织,及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国际上确立和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标志是《奥胡斯公约》。1998年6月25日欧洲经济委员会在丹麦的奥胡斯召开了第四次全欧环境部长会议,会后36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奥胡斯公约》。该公约保护了公民获取信息,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权利,以及保证现代人和后代人生活在一个足够健康和舒适环境中的权利。如今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有所建树的国家主要是《奥胡斯公约》的签字国和缔约方。如罗马尼亚把环境保护方面的公众参与、公开信息和提高公众的意识问题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美国的电力行业企业S02排放、治理和交易的信息均完全向公众公开。荷兰政府通过“环境管理法案”,强制要求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政府报告详细的环境行为信息。挪威于2004年初正式实行《挪威环境信息法》,该法规定政府机构、法人和自然人在收集、提供环境信息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违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目前.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机构组织、内容方式及相关思想文化建设.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由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2.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一做法顺应了今天全球公共管理的变革浪潮.反映了全球治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它本身正是这一系列新理论和新变革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2.1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治理”概念日益成为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标志着政府管理含义的变化,表明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按照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中所作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或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治理有如下特征:其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参与管理的主体已不只是政府部门,而是包括全球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性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甚至私人部门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分层治理。其二,治理客体的扩展。公共治理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国家政权治理、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的管理等,特别突出的是,全球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治理也内含其中。其三,就管理过程而言,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其四,治理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治理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变革,同时也带来环境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创新发展,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就是其中之一。它包括:环境信息公开中政府权限及实施方式的变革;环境信息公开中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地位作用的重新认识等等。2.2环境问题的特性决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环境问题具有流通性、复杂性,一旦造成环境污染便很难再恢复原状,所以其造成环境污染后,往往会由更多无辜的人来承担环境污染的后果。环境的这一公共物品属性客观上要求在环境这一公共事务领域内要有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解决,这也是要求环境信息公开的基础。环境信息的公开会使承担环境污染危险的公众对污染企业或个人进行监督,公众舆论会促使政府加强对污染企业或个人的环境管理,防止更大的污染事故发生,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环境信息公开顺应公众参与的客观要求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以个人或团体的方式参与环境管理的设计、监督、实施,包括政府和企业增加透明度和公共性,并给予个人发言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环境问题是社会公共问题,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实现这种合作与参与的一个基本前提便是公众对相关环境信息的获知。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要让公众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起到促进与制衡的作用,知情的公众必然要求在环境信息方面享有对称的权利,要求政府公开相关信息。2.4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环境决策的科学与民主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问题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于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政府来说。只有切实掌握环境状况特征和变化情况,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决策。对公众而言,知情的公众对问题更敏感,更善于对政府或企业的决策者的假设提出质疑,也更可能组织起来推动社会和政治变革。对消费者而言.充分的环境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或减少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也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个人行为引起对他人造成的环境损害。对民间团体和组织来说,信息是决定其发挥作用和影响大小的关键。而企业则需要各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来实现最大化企业的利润于是政府的科学决策就取决于与公众、消费者、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互动。总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在今天出现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也同样面l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参考文献】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奥胡斯公约和欧盟关于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指令.克里斯·朗革.美国环境管理的历史与发展.廖红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