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期包河区中学数学简报

第16期包河区中学数学简报

包河区中学数学教研活动(第16期)简报【名人名言】当我听别人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觉得很难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

这时便想,是否可以将问题化简些呢?往往,在终于弄清楚之后,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更简单的问题。

——希尔伯特教研动态2014年9月25日下午,包河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与肥西卫德彬工作室联谊活动在海顿学校举行。

卫德彬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包河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包河区各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近一百人参加此次联谊活动。

本次联谊活动共分三个环节:一、上派初中谢正兵老师展示一节示范课《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二、相关评课活动;三、特级教师、肥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任、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校长卫德彬做专题讲座。

在示范课环节中,谢正兵老师虽然是第一次与海顿学校八年级的学生接触,但在他有趣的情境引入下孩子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整节课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活动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耐心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鼓励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示范课后,包河区中学名师工作室主任刘昌福校长主持了评课活动。

大家畅所欲言,谈了对这节课的感受和思考.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节课,也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和思考。

大家一致认为统计知识的课程绝不能上成小学的数学课,学生不能只会计算平均数,平均数作为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代表可以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

对于谢老师课中最后一个思考题“招工广告”问题的设置,大家一致认为该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代表不仅有平均数还有中位数和众数,该问题设置非常精准。

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大家积极讨论和发言,这样高水准的评课活动让听课的教师又享受到了一场听觉盛宴。

评课过后,卫德彬校长做了题为《暴露数学思维过程激活学生创新潜能——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的体悟》的专题讲座.深入细致地谈了自己自使用课改实验教材后对于学习实践新课程的体悟.报告分为5个主题:一、暴露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暴露数学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三、暴露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四、暴露证明思路的推导过程;五、暴露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主题卫校长都使用了具体的初中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或者具体的数学题加以辅证,颇具实效性.这次与肥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的交流学习活动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包河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表示将多组织这样“请进来、接地气”、“高水准、更具数学味”的教研活动,更加有利于教师了解别的地区的教育教学研究、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找到真正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做最好的教学!最后,包河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与肥西卫德彬工作室在一起合影留恋。

【合肥海顿学校时亚男供稿】2014年9月25日下午,包河区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和课题负责人会议在合肥市海顿学校顺利召开。

各中学数学教研组长、课题负责人以及“生本智慧课堂”教学比赛参赛选手参会。

数学教研员汪洪潮老师先就上学年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小结,包括五个方面:1.加强对各校进行教研常规检查。

2.开展省、市、区各级课题交流展示活动。

3.积极承办市级教研活动。

4.选拔推荐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比赛。

5.开展中考复习迎考专题研讨活动,总体上包河区数学教研从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汪老师接着布置了本学期包河区中学数学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重点为:1.抓教师素质提升,促课堂教学高效。

2.改进评价手段,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学校教科研实效。

4.拓宽教研形式,开展说教材专项教研活动。

5.抓好学科常规比赛,提供教师成长平台。

6.加强信息化教研,提升网络服务效率。

对于承担课题研究的学校要准备阶段性汇报工作,鼓励参与者勤于书写论文,最后汪老师对10月份要开展的包河区“生本智慧课堂”教学评比大赛做了介绍和说明,现场对参赛选手进行抽签确定上课顺序。

【合肥海顿学校供稿】2014年9月25日,校长推门听课活动继续进行。

本次听的是我校姜海洋老师的常态课。

在提前一节课的条件下通知本人,利用一节课时间备课,然后进班上课,这一活动既考查了老师的基本功,要求每位老师把平时的每节课都当成是公开课,老师的专业成长得到很好地发展,同时也也考察了老师的心理素质。

同组其他老师虚心听课,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希望以后能多多有这样的机会,让其他组员也可以得到锻炼,得以迅速成长。

【合肥包河中学供稿】为学习各地数学教改经验,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2014年9月19日—2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2014全国中学数学高效课堂交流展示活动暨第二届中学数学教师高效课堂主题说课大赛”中,我校数学组推选谢卫松、吴坚强两位教师参加此次比赛。

两位教师在接到通知后,积极准备说课课件,他们从课程标准解读,考纲要求,教材体系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等多方面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富条理性。

数学组其他成员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三易其稿,最后定稿。

参与此次比赛全国各地共有500多人,我校两位教师经过前期认真的准备、研讨、打磨,在比赛中从容自信,充分展示出自己对教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评委的高度赞扬。

最后在比赛中双双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合肥56中供稿】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启动了“绿色耕耘计划”,聘请专家和名师作为学校的学科导师,定期到学校听课、指导。

9月26日上午,数学组的两位学科导师汪洪潮老师和钱立新老师来到学校,在喻霞校长的陪同下,听取了武慧和刘燕老师的汇报课。

在评课环节中对两位教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切实地指导。

汪老师要求老师们要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多钻研教参,多参与磨课,多反思提炼,多实践研讨,并要加强理论学习,把数学史渗透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钱老师要求老师们要深入学习课标及教学研究趋势,研究中考、评价的改革与趋势,鼓励老师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积极反思,不断改进。

两位导师都让老师们多看书,并开出书单,布置任务。

评课结束后,举行了学科导师聘任仪式,喻霞校长为两位导师颁发了聘书。

这次活动不仅上课的两位老师收获颇丰,而且数学组的全体老师都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专家的引领下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数学,体会数学的本质。

学校的此项举措也必将促动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外国语实验中学刘燕供稿】2014年9月份,合肥滨湖寿春中学数学组陆续开展了3节生本课堂校级公开课,付雅洁老师层层递进的《有理数的乘法》的探究,程志老师展示《待定系数法》的独特风采,方浩老师《二次函数的应用——利润最值问题》的深入挖掘。

陈长星组长、王主任、吕主任等领导也都到场聆听参与。

9月27日下午,七八九三个年级数学组从有效例题的设置这个小课题分别就每次的公开课进行自由研讨评议课程,各组派出一名议课代表汇报评议收获,史贤洋老师就例题的使用与点评进行主题发言,最后王主任做总结点评,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合肥滨湖寿春中学供稿】教 师 风 采卞薇:2006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在毕业前我参加了合肥市教师编制考试,并分到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任教,从教8年来,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2011年论文《农民工教育问题之数学思维的培养》获得合肥市二等奖,2014年《不完美中的完美课堂》获合肥市三等奖, 2014年合肥市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课件《垂直》获合肥市二等奖.数学解题中的阅读与理解(本文获合肥市2014 年中学数学教研论文评选一等奖)合肥市第29中 卞薇科技的发展进步,往往伴随着能力的丧失,当我们满足于计算器的方便和快捷时,却看到现在的很多孩子不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当我们感叹于电子信息技术充满了我们全部生活时,却发现我们年轻的一代基本的书写阅读理解能力十分的薄弱!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在我不算很长的从教生涯里,我也深刻的感受到这些科技进步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变化与冲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这个题目我怎么看不懂?”这几年我一直被这样的一个问题困扰着,不断思考深刻反省!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与我们这代人的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出生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手机,他们会发短信电子邮件,会视频聊天,会上网看网页查资料,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但他们很少认真的阅读一本著作或是完整的看完一份报纸,有些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要关心的问题,与你数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其实学习能力的基础是阅读,举一个例子(湖北省宜昌市2013年第22题)【背景资料】一棉花种植区的农民研制出采摘棉花的单人便携式采棉机(如图),采摘效率高,能耗低,绿色环保.经测试,一个人操作该采棉机的采摘效率为35公斤/时,大约是一个人手工采摘的3.5倍,购买一台采棉机需900元.雇人采摘棉花,按每采摘1公斤棉花a 元的标准支付雇工工资,雇工每天工作8小时.【问题解决】(1)一个雇工手工采摘棉花,一天能采摘多少公斤?(2)一个雇工手工采摘棉花7.5天获得的全部工钱正好购买一台采棉机,求a 的值;(3)在(2)的前提下,种植棉花的专业户张家和王家均雇人采摘棉花,王家雇用的人数是张家的2倍.张家雇人手工采摘,王家所雇的人中有 32的人自带采棉机采摘,31的人手工采摘.两家采摘完毕,采摘的天数刚好一样,张家付给雇工工钱总额为14400元.王家这次采摘棉花的总重量是多少?这道题目看起来很长文字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目时,看到这么长的文字无从下手,但我们只要找到关键的信息就十分的简单,这里的关键信息就是:①机器每小时35公斤,②机器是人工的3.5倍,可得出人工每小时是10公斤,③机器价格900元,④每公斤棉花价格是a元,在抓住这几条重要信息后(1)(2)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后一问要抓住“张家雇佣人数是王家的2倍”这样就很容易想到设王家工人数为x张家为2x,由“张家付给雇工工钱总额为14400元”自然可以列出方程解出x的值,就知道王家有几人自带采棉机采摘,有几人人手工采摘,再利用前面的信息求出王家采摘棉花的总重量。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数学解题也是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我们所说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教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数学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注重的是抓住关键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最后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前些年我就发现在九年级时,我们学生做一些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有许多中考题有大量的文字,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很难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孩子就说“我看到这样多文字的题目就头晕,不想做这样的题目”!同样在七八年级还有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们遇到一些题目稍复杂一点的问题时,看两遍就说没看懂,于是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读题,当读完一遍后就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明白了,之后我又带大家分析题目,当我把主要信息提炼出来后,全班大多数同学都知道怎样做了!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解题的方法,但当遇到这些理解性问题时,却不能准确的找出文字里的关键信息,这在实际中也是一种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翻译过程!那么该如何提高孩子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呢?七年级是学生理性思维的提升重要时期,去年我在七年级授课,学生入校不久,我进行了一次应用题的测验,要学生用小学学习过的方法解决,结果令人十分的失望,十道应用题全班40名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竟然只能答对3、4题,还有十几个学生一题也没答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