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

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

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20XX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肉。

每小题3分,共15分)1.一般认为,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从而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家是( )。

A. 福禄贝尔B.欧文C. 杜威D.乌申斯基2. 在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席勒B.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c.格鲁斯 D.霍尔3. 17 世纪时,尝试制作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把玩具变成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 )。

A. 福禄贝尔B. 洛克 c.蒙台梭利 D. 希尔4. 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是( )。

A. 平行游戏B. 联合游戏 c.合作游戏 D. 规则游戏5. 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 )。

A. 希尔地面积木B. 福禄贝尔的"恩物"c.以原木制成的"单元积木"D. 蒙氏教具中的积木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6. 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7,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8. 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9. 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分)10. 从认知发展的维度,具体论述幼儿象征性游戏发展的特点。

四、票例分析题( 25分}1 1.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请分析这个案例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哪些特点? ( 1 6分〉(2)在案例中,游戏活动的玩法有什么改变? 取得了什么效呆? (9分)案例:小鸡跌倒了小四班两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此时大二班的孩子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小四班的孩子们看得忘乎所以.有的孩子忘记了跟着老师继续走,有的孩子则兴奋地跟着大班孩子东跑西躲,边跑边喊。

看到这种情况,两位老师商量决定也带着小班孩子们来玩这个游戏。

可是这个游戏对孩子的反应速度和奔跑能力有较高要求.控制不好易出危险,孩子们能行吗?看着孩子们期待的样子,老师决定先由自己分别来做鸡妈妈和老鹰,适当调整速度,控制难度,满足孩子们体验奔跑躲闪、共同游戏的快乐。

老师先象讲故事一样向孩子们介绍了游戏的玩法:鸡妈妈有很多鸡宝宝,每天鸡妈妈都要让它们排成一排带它们到草地上去游戏玩耍,捉虫子吃。

可是老鹰也总会在这个时候来叼鸡宝宝,于是鸡妈妈就会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宝宝,不让老鹰捉到。

如果有鸡宝宝掉队了,鸡妈妈会抱住老鹰,让鸡宝宝赶紧跟上。

今天老师来扮演鸡妈妈和老鹰,请小朋友来当鸡宝宝玩游戏。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带孩子们做游戏练习。

鸡妈妈说:"孩子们,咱们排好队到草地上去找虫子吃了。

跟着妈妈,这边找找,那边找找……"(练习排队走,速度由慢变快,由走到跑。

)这时老鹰出现了,也是这边走走,那边走走(扮老鹰的老师同样控制好速度)。

鸡妈妈又提醒鸡宝宝:"孩子们,老鹰来了,快跟上妈妈,不要掉队!"孩子们紧跟着鸡妈妈,兴奋又紧张地躲闪着,奔跑着,欢叫着o突然,在老鹰猛然由左边转向右边时,一个小朋友跌倒了。

鸡宝宝们害怕地喊着:"小豪跌倒了!小豪跌倒了!"鸡妈妈赶紧把老鹰抱住,回头喊道:"我把老鹰抱住了,孩子们,快跟上!"鸡宝宝们看到这情景,纷纷赶到鸡妈妈身后拉起长长的队伍。

由于鸡妈妈紧紧抱住老鹰,表演得很成功,孩子们竟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和紧张,反而异常兴奋,显得十分高兴。

接下来,又有一个小朋友跌倒,鸡妈妈同样死死抱住老鹰,招呼孩子们安全排好队,不让老鹰捉住鸡宝宝。

这-"次孩子们同样高兴得哈哈大笑。

接下来孩子们表现出对这个游戏格外地感兴趣,游戏中不断有孩子故意跌倒,甚至有孩子跌倒一遍又一遍。

每当看到两位老师抱在一块,鸡妈妈心急火暗地大喊,老鹰使劲挣扎想挣开,孩子们就异常兴奋。

试卷代号: 131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XX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肉。

每小题3分,共15分)loB 2. B 3. B 4. A 5. B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10分,共40分)6. 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答: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

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

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

(4分)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

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

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4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2分)7. 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答: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8. 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答:(l)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9. 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答: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

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以扮演特定角色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5 分)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

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5分)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分)10. 从认知发展的维度,具体论述幼儿象征性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当时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象征性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让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5 分)(1)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一般地讲,情景转变可作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它也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得以进行的前提u情景转变在1一1.5岁的婴儿期最早出现。

到幼儿阶段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反映出此时幼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5分)(2)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体代替另→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在2-3岁之间幼儿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但此时幼儿的以物代物对具体情境的依赖性太强。

到幼儿阶段,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活动处于稳定的频发状态,幼儿开始使用不定型的游戏材料来代替他物,并且能够用一种材料来创造性地代替多种物品。

幼儿年龄越大,使用替代物的范围也越大。

幼儿晚期(6-7岁)思维逐渐向抽象性、概括性过夜,对事物的关系、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也进一步发展,在游戏中表现出可脱离实物,完全凭借想象。

(5分)(3)以人代人以人代人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物征,即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扮演意识、角色认识等。

从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循着角色行为一角色意识一-角色认识的途径发展的。

到幼儿中期,角色意识成为游戏的中心,幼儿首先是确定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来组织动作、语言等,角色扮演的目的性和同伴间的协作性增强,标志着角色扮演的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

(5分)四、案例分析题( 25分)11. 答: (1)请分析这个案例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哪些特点? (16分)①一个突发事件,引起了孩子们特别的兴趣,获得了别样的美好心情,并且乐此不疲,这体现了小班幼儿注意力易转移,对感兴趣的事喜欢不断重复的特点。

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孩子们一遍遍地走着,跑着,笑着,喊着,快乐的心情达到顶点。

(8分〉②这个案例也反映了小班幼儿在游戏时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特点。

孩子们满足于游戏过程中的有趣成份,早就忘记了结果的输赢。

(8分〉(2)在案例中,游戏活动的玩法有什么改变? 取得了什么效果? (9分)游戏本身就是孩子们自主自愿的活动,只要孩子们乐意,游戏的玩法就可以任意变化。

"老鹰捉小鸡"是个传统游戏,按照规则游戏是应该分出老鹰和鸡妈妈的输赢的。

但是在这个游戏案例中,其快乐的支点竟然不在最后的输赢,而是在鸡妈妈和老鹰一次又→次的拥抱"对抗"中,在鸡宝宝们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又爬起的重复中,而这种玩法同样有效地达到了促使幼儿奔跑、锻炼反映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的目标。

(9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