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及媒介生物考点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寄生肝胆管,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误食;
中间宿主:豆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虾(麦穗鱼)-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人、猫、狗。
布氏姜片虫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也叫肠吸虫,小肠
1.中间宿主:扁卷螺:第一中间宿主;菱角、荸荠、茭白:第二中间宿主
2.终宿主:人、猪(保虫宿主)
3.寄生部位:人或猪的小肠
4.感染阶段及途径:囊蚴经口误食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症状有烂桃样血痰和咯血。
1.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蛄
2. 终宿主:人、犬、猫、猪、狼等。
3. 寄生部位:肺
4. 感染阶段及途径:囊蚴、经口食入。
日本血吸虫在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一种。
寄生于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可致血吸虫病
中间宿主:钉螺
终宿主:人、牛。
寄生部位:
成虫―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虫卵―肝、肠
感染阶段及途径:尾蚴经皮肤侵入
线虫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蛔虫属土源性线虫,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误食成虫寄生:小肠幼虫移行:肺
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法效果更好。
蠕形住肠线虫又称蛲虫,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可以引起蛲虫病。
成虫寄生部位: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肛周皮肤发育6小时左右)
感染途径:肛门―手―口
成虫寿命:1月左右
皮肤瘙痒:雌虫在肛周爬行、产卵刺激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所致。
患者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
肠粘膜损伤:轻-无症状;重-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异位寄生: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
虫卵:采用透明胶纸法
成虫:患儿睡后在肛周附近检获雌虫也可确诊,一般在入睡1~3小时后进行。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中,以血液为食,造成人体的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
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成虫寄生:小肠
幼虫移行:肺钩蚴的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幼虫进入小肠前暂停发育,滞留于组织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入肠腔
幼虫:1.钩蚴性皮炎(粪毒):2.肺部病变:,甚至大量咯血,畏寒、发热等,重者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1-2周)
成虫:1、贫血:2、消化道病变和异嗜症3、婴儿钩虫病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第八节丝虫
丝虫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类线虫。
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两种,由蚊传播,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班氏丝虫的危害较马来丝虫严重。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
成虫寄生:淋巴管和淋巴结
马来丝虫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以下肢为多
班氏丝虫浅表淋巴系统和深部淋巴系统(下肢、阴囊等)
微丝蚴寄生:血液(夜现周期性)
致病阶段:成虫、感染期蚴、微丝蚴
马来丝虫多侵犯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
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外,还侵犯深部淋巴系统,主要见于下肢、阴囊、腹股沟、肾盂等。
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
1、微丝蚴血症:
2、急性超敏及炎症反应:
班氏丝虫―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第七节旋毛形线虫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
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
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内(人、猪、鼠及野生动物)。
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
成虫寄生在宿主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
幼虫寄生在横纹肌细胞内,在肌肉内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囊包。
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致病
主要致病期是幼虫。
致病程度与食入囊包数量和感染力及人
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有关。
轻者无症状,重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若无及时治疗,可在发病后数周内死亡。
旋毛虫致病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侵入期、幼虫移行寄生期、囊包形成期
链状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
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之一。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在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引起猪囊尾蚴病。
人是唯一的终宿主,同时也可为中间宿主;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米猪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多见股内肌,深腰肌、肩胛肌、心肌、舌肌,脑、眼等处。
中宿主:猪、人终宿主:人感染阶段:虫卵、囊尾蚴
感染途径:虫卵-自体内、自体外、异体感染
囊尾蚴
-经口误食“米猪肉”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囊尾蚴―皮下肌肉、心肌、脑、眼等
肥胖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牛带绦虫或无钩绦虫,与猪带绦虫同为带科、带属,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1、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牛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2、中宿主:牛
3、终宿主:人(唯一)
4、感染阶段:囊尾蚴
5、感染途径:食入
6、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溶组织内阿米巴也叫痢疾阿米巴,引起阿米巴痢疾。
有滋养体和包囊两时期。
1.滋养体:运动、摄食及增殖阶段。
2、包囊:未成熟包囊---有1~2个核、棕色的糖原块和棒状拟染色体(1个或多个)。
四核包囊---成熟包囊(感染阶段)。
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4核包囊(感染阶段)→分裂形成8个滋养体(二分裂增殖)→包囊前期→包囊,随粪便排出。
鞭毛虫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有一根或多根鞭毛。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鞭毛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血液及组织内。
蓝氏贾第鞭毛虫全球性分布的寄生性肠道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可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形态:
1、粪检:查包囊或滋养体确诊
碘液染色涂片法--慢性期-查包囊。
生理盐水涂片法-急性期-查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
寄生于女性阴道、尿道及男性尿道、前列腺内。
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滋养体--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似水滴样.前1/3处有一个椭圆形的核,有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波动膜、1根轴柱。
1、仅有滋养体期,以二分裂法繁殖。
2、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又是感染和致病阶段。
3、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
疟原虫疟疾(Malaria)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造成严重后果,属机会致病原虫。
1. 猫科动物:终宿主、中间宿主。
有性生殖--终宿主
无性生殖(肠外期)--中间宿主
2.人或动物:中间宿主-无性生殖
除红细胞外的有核细胞均可寄生。
感染阶段:包囊、假包囊―动物肉
卵囊―猫粪中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饮水
母婴垂直感染
寄生部位:脑、淋巴结、心、肝、肺、肌肉
1. 嗜人按蚊:疟疾和马来丝虫病
2. 中华按蚊:疟疾和马来丝虫病。
3. 微小按蚊:疟疾的主要媒介。
4. 大劣按蚊:是海南岛疟疾的传播媒介。
5、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
6、三带喙库蚊:是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
7、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的疾病: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蝇机械性传播(主要的传播方式):非吸血蝇类通过蝇类体内外携带病原体以及蝇类特有的食性,将病原体传播扩散。
可传播痢疾、霍乱、伤寒等多种疾病。
生物性传播:舌蝇(采采蝇)可传播人体锥虫病(睡眠病)。
蚤传播疾病:鼠疫、鼠型斑疹伤寒、绦虫病等。
虱传播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回归热
蜱1)森林脑炎:病原体是脑炎病毒。
2)新疆出血热:病原体是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3)北亚蜱媒斑疹伤寒:病原体是西伯利亚立克次体4)Q热:病原体是贝纳柯克斯体。
5)人埃立克体病:硬蜱为传播媒介。
6)莱姆病:7)蜱媒回归热:8)细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