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建筑设计

幼儿园建筑设计

幼儿园建筑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基本要求一、幼儿园的任务1、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

2、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

3、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Array之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4、幼儿园教育对象是3-6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机构)5、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的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教育课程的区分,大概由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等六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二、幼儿园建筑的要求1、安全(一切从保护儿童、不受伤害的角度出发)。

2、卫生(让儿童健康地生活)。

Array3、舒适(让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4、个性(吸引儿童、增色环境)空间、设施构件的比例与尺度及色彩都以儿童对象。

三、幼儿园的分类及规模1、幼儿园分类a、以时间分:全日制、寄宿制b、以对象分:幼儿园、残疾儿童幼儿园、特殊儿童幼儿园2、幼儿园规模a、大型:9班以上中型:6-9班小型:6班以下b、小班:3-4岁 20-25人/班中班:4-5岁 25-30人/班大班:5-6岁 30-35人/班3、千人指标:小区内10-12座/千人12-14m2/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造型设计托儿所、幼儿园建筑造型是指构成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接感知的建筑环境的和建筑空间。

托、幼建筑的造型设计应反映公共建筑造型的共同规律及托、幼建筑自身所特有的环境特征及空间特征。

它们都是通过各种造型相关的要素,如体量的组合、虚实的排列、色彩的处理、光影的变化及材料、质地效果等来创造托、幼建筑所特有的心理感觉与个性特征。

一.托、幼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1)托、幼建筑造型应满足幼儿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要求。

2)托、幼建筑的造型设计应反映“新、奇、趣、美”的幼教建筑个性风格,并应处理好建筑内涵与形态之间的关系。

3)托、幼建筑的造型设计应符合公共建筑形式美的法则,即遵守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视觉与视差等构图法则。

4)托、幼建筑的造型设计应与园、所所在居住小区或居住区的建筑风格统一、协调。

二.托、幼建筑造型特征1)体量不大,尺度小巧。

2)错落有致,虚实变幻。

3)布局活泼,造型生动。

4)新奇、童稚,直观、鲜明。

三.托、幼建筑造型设计1)主从式造型〃托、幼建筑主体是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是其配体。

托、幼建筑的平面布局已确定了这种关系,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应突出主体建筑鲜明的个性。

而且儿童活动单元因其数量多且反映幼筑个性,常组合成富有韵律感的建筑群,形成托幼建筑的主体,起主导支配地位。

音体活动室因其功能要求及体量较大,常独立设臵,从而形式了儿童活动单元组群与音体活动室之间的主从关系。

在建筑形体组合时应突出主体富有韵律感的形态,强调某一建筑符号的重复运用,强调形成整体组合群,并考虑活动单元群与其化体部之间的均衡。

〃在造型设计时,应注意儿童活动单元这一群体的整体感,不应追求过多的变化,从而削弱其整体感。

在具体处理时,应从建筑形体组合、色彩的明度、材料质感等方面加强对比,强调其主导地位。

2)“母题”式造型母题造型即运用同一要素做主题,在建筑造型上反复运用,并以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使“母题”产生一定的相异性,以达到托、幼建筑的活泼、生动之感。

托、幼建筑的儿童活动单元因其形状、大小,色、质等相同或类同,而且数量多,应强调并重复使用某种要素如体形、屋面、门窗等构成“母题”强烈的韵律感。

“母题”有多种形式,托、幼建筑的形体一般运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形、矩形、六边形、圆形及圆弧与直线相结合的复合形作为建筑外形的基本要素;托、幼建筑母题的内容还包括了门、窗、屋面、墙面及某些装饰等均可作为托、幼建筑母题的基本要素。

“母题”的相异性即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下产生基本要素的霜些部分的不同(相异),如圆与圆弧,直线与圆弧等等,变化不宜太多、太大,否则会破坏“母题”感。

三.积木式造型幼儿建筑的造型特色在于它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内在联系,积木这种游戏器具不仅被幼儿所认知,而且其形体简洁、明快,符合幼儿的特征,常被用作托、幼建筑重要的造型手法之一。

积木式造型的基本要素是方、圆、三角形等几何形体。

积木造型并不是简单地积木堆砌,而是要经过加工、提练并在托、幼建筑的重点部位大胆使用。

积木式造型常采用模拟手法表达“童话”意境,如有的似城堡、钟楼,有的似林中营寨,有的似大自然中的动物等,形象生动活泼,静中求动,多姿多彩,颇有童稚之气和新奇之感。

四.文脉式造型托、幼建筑常位于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内,为使其与周围建筑造型协调、统一也常采用民族传统的文脉式造型。

幼儿园形象的涵义幼儿园形象,是指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某个幼儿园经过主观努力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所持的整体看法、最终印象和综合评价。

其实,对幼儿园来说,其形象不仅来源于公众对幼儿园所表现出来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外在事物的观察,而且源于公众对幼儿园内在精神如园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幼儿的素质状况等的感知和体验。

幼儿园形象,从客观上说是幼儿园价值观的重要外化表现,从主观上讲,是社会公众及其教师对幼儿园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1.幼儿园形象的哲学涵义幼儿园形象,就其字面涵义而言,是幼儿园之形状外貌。

这种形状外貌,首先是客观存在的,并与幼儿园一起产生和发展;其次,是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产生印象、观念、思想及情感活动的物质;最后,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形”和“神”的统一。

一方面,幼儿园形象是客观的具体的,如幼儿园建筑、教学质量等;另一方面,幼儿园形象又是主观的、抽象的,如幼儿园的整体素质、特色,师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幼儿园的信誉度、责任感等。

事实上,“形”和“神”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涵义迥异的字。

《淮南子〃精神训》中说:“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

又如《易经》中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由此可见,形象本意就是具体的“形”与抽象的“象”的对立统一。

至于孰先孰后,则涉及到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

离开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条件而大谈幼儿园形象,无疑会舍本逐末;同样,不谈幼儿园的形象而“闭门造象”也会与时代发展相悖。

在设计幼儿园形象时,必须牢牢把握幼儿园形象的哲学基本点:存在决定思维,具体决定抽象;抽象的精神对具体的物质又有反作用。

2.幼儿园形象的管理学涵义幼儿园形象,是随着幼儿园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幼儿园管理是以经验管理为主,这时,幼儿园所展示的形象是相当狭隘的、形式化的,最多也就停留在幼儿园建筑的设计上。

随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幼儿园形象有了新的发展。

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不是讲究效率的权宜之计。

”应该说,他已经感觉到组织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必须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以后,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六项活动和十四项基本原则,都强调了整体和统一的问题。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如果说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完成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那么,幼儿园形象塑造则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能的保障。

[2]因此,幼儿园形象设计与塑造可以丰富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的内容,而现代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理论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园形象。

幼儿园形象的功能1.内部统合,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形象作为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定,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种荣誉,所以,它具有激励性。

幼儿园员工(包括幼儿园领导)由于其供职单位形象佳,从而倍感自豪,受到鼓舞,其中领导们常提醒员工要保住荣誉,再创佳绩,员工们也往往会自我提醒。

这种提醒,实际上就是受幼儿园形象激励的行为。

幼儿园形象建设能建立幼儿园内部教职工共同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通过塑造幼儿园精神,建立与之对应的行为和视觉传达,从而增强幼儿园管理中教职工的主体性,使各部门及人员协调、团结,形成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动的关系,产生凝聚力,形成教育合力。

2.外部塑形,追求可持续性发展。

形象建设要为幼儿园“造型”,构建幼儿园理念、校园文化,鼓舞教职员工士气,使幼儿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保持幼儿园的“青春”活力。

幼儿园形象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幼儿园现有状况的包装,更是着眼于高品位的幼儿园文化的营造、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建设,使师生思想仪表、言行领社会之先,积极活跃地参与社会发展等。

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教育环境,一流的教育内容、方法,一流的教育质量,成为幼儿园、教师们的目标,成为可以预见的现实。

这样完美的幼儿园形象将会得到社区的认同和喜爱。

幼儿园要顺利发展,达成教育目的,需要与社会、家庭有良好的沟通,且关系融洽,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协调一致,而且幼儿园也十分渴望社会各方面广泛支持,提供财力支援、物质帮助。

形象建设是幼儿园推进公共关系活动必不可少的手段,并可以使幼儿园的人员、各方面工作、外部关系等产生重要变化,从各个方面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形象设计幼儿园形象设计,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决策、规划幼儿园的发展,进行刻意的设计和创造,使之形成鲜明的特色,并借助宣传媒体向外界充分地层示的过程。

良好的幼儿园形象会令人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幼儿园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

(一)幼儿园形象设计的原则1.独特性原则。

每一所幼儿园总有自己的园情,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从各园的园情和特点出发,选择和确定办学理念和策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

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和把握幼儿园自身实际和特点,就无法面对幼儿园现实和未来做出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就难以科学地设计和确定幼儿园的发展蓝图和策略。

如有的幼儿园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研究和构建园本课程体系,既根据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案,考虑地方特色和幼儿园特色,又能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这种课程体系正是在对幼儿园和儿童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坚持独特性原则就是指幼儿园形象的塑造、设计应力求与众不同,以使社会公众能轻而易举地将你和其他类似的形象区别开来。

2.整体性原则。

坚持整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在建立信誉、塑造设计形象的过程中,把幼儿园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看待,坚持多视角、全方位开展工作,实行全员公共关系活动。

幼儿园形象的塑造仅靠幼儿园的个别人、个别班级是不行的,必须把幼儿园各部门、各层次教师的全部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齐心协力工作才有可能实现。

这就要求:(1)建立整体意识。

使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师都清楚地记住:幼儿园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社会上的,每一个教师的言行、举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关系到幼儿园的整体信誉和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