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校园建设

绿色校园建设

……
总结
绿色校园建设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时代要求,从生态效益、环境质量、功能质量、运行管理、教育宣 传等方面着手,构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是我们今后校 园基本建设的努力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所有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校园发展必将是“朝气蓬勃”的迈步向前的!
创建绿色校园的效益
对于学校师生: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 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 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对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 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对于环境: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 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学校绿色校园建设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楼项目
该项目依据节能及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具体体现在: (1)参考武汉市风玫瑰图,综合考虑建筑朝向; (2)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内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减少资源重复支出; (3)使用商品混凝土及商品砂浆,绿色环保; (4)人员聚集的房间及三层中厅采光顶日照、采光、视野良好,有利于节能减排; (5)窗及玻璃幕墙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Low-E中空夹胶玻璃,节能减排; (6)外门要求满足气密、水密,防风压各项标准; (7)照明采用LED节能灯; (8)外围护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外 墙墙体及屋面设有保温层,节能减排; (9)利用外走廊、上人屋面等设置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多方位使用要求; (10)多媒体教室采用吸音材料,避免噪声污染; (11)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满足防止环境污染相关要求。
创建绿色校园的必要性
中国教育 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底 在校学生2.9亿多人 教职工近2143.24万人 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总量达
25.9亿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9754万平方米,增长3.8%
总计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普通高等学校
数量(万所) 51.58 22.37 19.05 5.24 2.49 0.26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
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的评价标准
近些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我国的绿色建筑评 估体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却无法体现校园整体绿色评价。
根据校园发展需求,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 员会、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共同主编的《绿色校园评价标 准》为国内第一部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标 准编号为CSUS/GBC 04 - 2013,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绿色校园 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在校学生(万人) 29000
4264.83 9692.18 4311.95 4307.69 2625.30
教职工(万人) 2143.24 230.31 548.94 397.63 364.93 236.93
创建绿色校园的必要性
校园是社会能耗的大户
以高校校园为例:
日本 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统计,东京都—东京大学排名第一, 京都府—京都大学名列前茅
绿色校园的内涵
"绿色校园"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将以可持
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 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 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校园",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 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 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 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 "绿色校园"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美国
研究型高校的校园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建筑的能耗都要高 尤其是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全天候运转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学校建筑的总能耗仅次于各类办公建筑的能耗总和
中国 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生均水耗 是全国居民人均水耗的2倍
因 此 校园是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场所和示范基地
创建绿色校园的必要性
该标准中将绿色校园定义为: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 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 生的校园。
绿色校园的评价标准
国外专项的学校版本标准等
参考国内现有标准
结合自身国情吸取经验
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送审稿审查会议于2016年10月 26日在北京召开,审查委员会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查。
对于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 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对于教学:学校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 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
社会影响: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 发展。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 传和交 流自己的经验。
绿色校园建设
什么是 绿色校园 ?
绿色校园是1996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
的。它强调将环保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 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 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 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 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 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 积极实践。
绿色校园的内涵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 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 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被看作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 随刻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师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校园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改善,学习环境和社会的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参 与校园环境的改善,提高环境素养。
学校绿色校园建设的应用案例
一、锦鲤塘雨水再利用项目
锦鲤塘面积约10000㎡,具有蓄水、排水、渗水、净水等功能,通过 在锦鲤塘前端设置雨水弃流井连接雨水管道和水池,将较干净雨水导流进 锦鲤塘,对水池进行补充。同时,在锦鲤塘中设置水泵系统,并与喷灌系 统管道对接,将该塘储水用于校园绿化浇灌与道路浇洒,全年可节约用水 约6万m³。该雨水再利用项目通过了武汉市水务局组织的项目审查,并且 获得资金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