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弯曲疲劳试验机
及清洁绸布擦洗干净)
更换弹簧夹头的方法见图 4,将装卸工具 1.2.3.分别插入弹簧夹头 4 的三个槽中,用手轻轻的掐住三个弧形把,弹簧夹头被撑开,这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sell/PQ-6.html
是便可将心轴插入或抽出。 4.将试样插如弹簧夹头内,并夹紧。 5.检查左右两卡箍的距离应为150±0.5 毫米,如图3 所示 6.检查试样跳动量,将千分表支架放在机身平面上,在试样的两端及中 央三点检查,其跳动量不大于0.03 毫米。可改变试样、弹簧夹头、主轴 孔之间的相应位置来调节跳动量为最小值(见图 3) 7.将砝码夹于拉杆上,取下垫板,开动电动机。 8.转动手轮将负荷加于试样上,同时将记数器拨为零。 9.试样断裂后,记数器直接显示试样的循环数 N。
式中 Q-包括砝码与拉杆部分重量之和。 a- 枢轴上两轴承中心轴线之间距离即为力臂,本试验机为100 毫米。 2.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σ=(M/W)×103,单位:N/ mm2。
式中M-弯曲力矩,单位:N·m,本机M 最大值60N·m; W-圆柱试样的抗弯断面系数 W=(πd³/32)mm³; d-试样直径mm 。 (六)数显记数器的使用方法 1.清零:按“回”就可清零。 2.计数器设置:如果要使记数达到一定值停止试验可预先进行设置其方 法是:先按位选键。 “►”这时上面一排最高位跳动,这时按增加“▲”键可设定此位数字, 然后依次按第二、第三、第四、继续按“►”下面一排最高位跳动,这时 进行设定,然后按“▲”依上面的方法设定上一排数字为设立值,设定之 后设定值存储,显示值与设定值相等时试验停止。 3.数字表使用方法: 当插上电源后数字显示为零,如原先使用过而记数值不为零时可按清 零键是之清零,如本次数据要保存试验完后取掉电源后下次使用插上电源
合金不应超过 100℃。 8.试样应按图8 加工。
(二)选择负荷 Q 值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sell/PQ-=(9.8πd3σ/1600)N 式中d 为试样工作部分直径㎜;
σ为弯曲应力根据经验公式计算,钢材σ≈0.6σb
有色金属σ≈0.4σb
(σb为抗拉强度 kg/mm2)
2.查表法:
利用上述经验公式得出σ,再根据σ查阅表1 即得Q 值,表之横向首末
两行为Q值之整数,纵向首末两行为Q值之零数。(表1是以直径d=7.58mm
计算的)。
例如:当σ=870N/mm2时,Q=700+25=725N。
求得Q 值为砝码与拉杆部分重量之和,所以在选择砝码重量时应从Q 值
主轴结合部是以连接板14 连接起来的左右对称的两部分(见图10) 在轴座6 枢轴5 上,一端与球轴承7 相配做支点用,而另一端通过滚 针轴承4 与卡箍10 相配,作负荷着力点用。连接板与卡箍下面的吊杆18 以光滑的轴相接在轴座内是用两件双列向心球轴承3 支住主轴2,在主轴 孔内装有夹持试样的弹簧夹头1,转动螺钉 9 便可使心轴8 推进或拉出, 从而是是试样11 加紧或放松。 试样上的负荷是直接加砝码的形式,砝码25 挂在穿过螺杆23 的拉杆 24 上,拉杆与连接板之间用弹簧19 连接,保证了加卸负荷的平稳性。 加卸负荷机构就是利用升降螺杆的原理,搬动手轮22 即可是螺杆上 升或下降,当螺杆上升托住杆的头部时,全部负重由螺杆来承受。当螺杆 下降而脱开拉杆时,全部负重则作用在试样两端。 本机采用数显记数,八位数字记数器直接显示出试样旋转的圈数。 试验时,试样被加紧、电动机通过连轴节5、支座、连接轴 8、而带 动主轴旋转,从而是试样随主轴也一起旋转。负荷则通过拉杆、卡箍等件 作用在试样的两端,在试样的工作部分全长上受到一均布的纯弯曲力矩的 作用,(见图 1)负荷方向虽不变,但试样在旋转,所以试样上每一点的应
中减去吊架自重,(吊架自重的数值刻在挂砝码的托盘上)。
(三)试验程序
1.用导板保护罩将导板盖好,已防扳手碰伤表面。
2.将左右垫板分别垫入卡箍与机身之间,使主轴处于水平位置。
3.取出左右主轴鼓轮内之心轴并换上与试样直径相一致的弹簧夹头,在
放入主轴内。(此处应特别注意将主轴内锥孔及弹簧夹头零件表面用汽油
图 5 疲劳曲线图.......................................................................................................................13 图 6 电器原理图.......................................................................................................................15 图 7 地基图..............................................................................................................................16 图 8 试样图...............................................................................................................................17 图 9 结构示意图.......................................................................................................................18 图 10 主轴结合部图................................................................................................................19
图 1 弯曲力矩图
图 2 应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四.安装说明
/sell/PQ-6.html
1、安装时应将试验机的防锈油脂拭擦干净。 2、试验机应在无振动的环境中并在稳定的基础上水平安置,用水平仪在 机身平面上找正水平度,其偏差不得大于 0.2/1000。 3、如条件许可,试验机最好按图7 建筑基地。 4、电器线路应按图6 接线,应检查绝缘情况是否良好,同时应有接地线。
五.使用方法及规则
(一)对试样的要求 1.试样工作的部分的最大最小直径允差不的大于0.005 毫米。 2.试样工作部分直径对夹头部分直径的径向跳动量不大于0.01 毫米 3.试样的工作面应光滑不允许有刻痕或损伤。 4.过度的部分的圆弧必须十分圆滑。 5.试样的最后加工均为磨光。 6.加工试样时、不应是试样产声冷作硬化或过热现象。 7.切取试样时所产生的温度,有色金属不应超过 50℃、黑色金属及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sell/PQ-6.html
力随试样的旋转而作相同速度的反复变化(见图 2)这样试样经过多次的 反复循环后、试样因疲劳而破断。经数根试样的试验后,即可测出试样在 规定的循环基数后而永不断裂的最大弯曲应力,即疲劳极限。
当试样断裂后,主轴结合部右半部压在停车按钮 21 上,是电动机立 即停止转动。在右支架上装有控制电动机的按钮开关 2,在右支架的内壁 固定有磁力启动器 26。
图 3 检验跳动量示意图 (四)疲劳极限的测定:
要决定某种金属的疲劳极限值需做6-8 件试样的试样。首先按上述方 法选择好第一件试样的负荷,在此负荷下进行试验,并记录断裂时的循环
次数 N。
2
从第二根试样开始,使弯曲应力比前一试样减少20—40 牛顿/毫米 。 同样记录下每根试样断裂的循环次数 N。
若自第n 根试样在弯曲应力下达规定循环基数(一般黑色金属为107 , 有色金属为108)后不断裂,则为确定疲劳极限值,还必须再做1-2 件试样 的试验。第n+1 根试样的应力σn+1为前两根试样的平均值。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一.用途及使用范围
/sell/PQ-6.html
PQ-6 型弯曲疲劳试验机主要对金属材料在对称反复交变的弯曲应力
下,测定其弯曲疲劳极限值。还可以通过经验公式的换算,粗略的得出拉
压疲劳极限与扭转疲劳极限。
钢: σ—12=(0.8~0.9)σ-1
τ-1=(0.5~0.6)σ-1
铸铁: σ—12=(0.6~0.7)σ-1
τ-1=(0.7~0.9)σ-1
轻合金:τ-1=(0.5~0.6)σ-1
二.主要技术性能规范
1.试样夹持部直径 2.试样长度 3.试样承受最大弯曲力矩 4.试样转速 5.计数器可记录之最大圈数 6.电动机 7.外形尺寸(长×宽×高) 8.试验机净重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sell/PQ-6.html
使 用 说 明 书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sell/PQ-6.html
目录
一.用途及使用范围.............................................................................. 3 二.主要技术性能规范.......................................................................... 3 三.结构叙述......................................................................................... 4 四.安装说明......................................................................................... 6 五.使用方法及规则.............................................................................. 6 六.调整与维护....................................................................................10 七.产品成套一览表............................................................................ 10 八.易损件明细表................................................................................ 11 九.附表及附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