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B卷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夏朝的中央司法官称()。
2.“羑里”是()朝监狱。
3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国。
4.《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
5. “奸党罪”创立于()朝。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年颁布的。
二、判断题(每题 1分,共 6分)
1. 皇帝亲自录囚,始于汉武帝。
( )
2. 贵族、官员犯十恶罪,不准享受议、请、减等优待;虽遇大赦,官爵仍需革除。
( )
3.《宋刑统》的体制、篇目与《唐律疏议》完全相同。
( )
4. 明律相对于唐律而言,是“重其所轻,轻其所重”。
( )
5. 清末筹建的咨议局具备了资本主义制度地方议会的性质。
( )
6. 《十九信条》在相关条款中扩大了议会及政府总理的权力。
( )
三、选择题(共15题20分;1-10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1-15多项选择每题2分)
1 夏商通行的“刑”包括墨、劓、刖、宫、大辟,前四种以残害人的肢体为特征,后世统称为( ) A.五刑B.徒刑C.竹刑D.肉刑
2.西周时期的刑事诉讼称为( )?
A.质B.狱C.剂D.讼
3.春秋末期,在晋国“铸刑鼎”的人是( )
A.邓析B.赵鞅C.子产D.赵盾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直诉制度称为()
A、路鼓制
B、肺石制
C、登闻鼓制
D、告御状制
5、《唐律疏议》一共()篇。
A、18
B、20
C、12
D、6
6、唐律所规定的笞刑被分为()
A.一等B.三等C.五等D.七等
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8.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 B《宋刑统》 C《元典章》 D《大明律》
9.北洋政府的司法机构,沿用清末法制改革时确立的( )
A.三级三审制
B.三级二审制
C.四级三审制
D.四级四审制
10、解放战争时期有关土地改革的法规中最重要的是()
A、“五四指示”
B、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土地法
11. 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
A.刑与战争分不开
B.兵刑同制
C.刑与战争无关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E.兵起于刑
12. 西周礼的最高原则是(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礼不下庶人
13. .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
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
D.先自告除其罪
E.准五服以制罪
14、明清“大三法司会审”是由()共同审理重大案件。
A都御史 B大理寺卿 C刑部尚书 D通政使
15.北洋政府的地方审判机构包括()
A高等审判厅 B地方审判厅 C中等审判厅 D初级审判厅
四、材料分析题(8分)
材料:《唐律疏议》中说:“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
……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
……”请就此予以分析。
(1)这是关于何原则的规定(2分)
(2)请指出这一原则历史渊源及其思想(4分)
(3)这一规定体现了什么精神(2)分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 5分,共 10分)
1、六礼
2、审刑院
六、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20 分)
1、简述夏朝法律关于"昏、墨、贼"三种犯罪的规定。
2、简述唐律对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制度。
七、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1、试论明朝“重典治吏”的目的及措施。
2、试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中国法制史》试卷B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6分)
1、大理(1)分;
2、商(1)分;
3、郑(1)分;
4、张杜律(1)分;
5、明(1)分;
6、1912。
(1)分;
二、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
1、×(1)分;
2、×(1)分;
3、×(1)分;
4、√(1)分;
5、×(1);分
6、√(1)分。
三、选择题(共15题20分;1-10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1-15多项选择每题2分,多选题有多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D(1)分;
2、B (1)分;
3、B(1)分;
4、C(1)分;
5、C(1)分;
6、C(1)分;
7、 A(1)分;
8、D(1)分; 9 、C(1)分; 10、 C(1)分; 11、ABD(2)分;12、AB(2)分; 13、BC(2)分;14、ABC (2)分; 15、AB D。
(2)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8分)
(1)这是关于老幼残疾者减刑的规定(2)分。
(2)这在西周时就作为“明德慎罚” 思想的体现而存在(2)分;汉武帝后,法律儒家化,这一规定作为儒家“德治”思想的体现,进一步得到继承(2)分。
(3)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宣扬的“恤刑”精神(2)分。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 5分,共 10分)
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婚姻成立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
(5)分
2、审刑院:又称“宫中审刑院”是宋初的审判复核机关,也有部分审判权.凡须奏报皇帝的各
种案件,经大理寺断谳后,报审刑院复核,由知院事和详议官拟出定案文稿,经中书奏报皇帝论决,审刑院权势显赫过于大理寺和刑部,其职掌原均属大理寺和刑部,是宋初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5)分
六、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20 分)
1、(1)“昏”,是指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
(3)分(2)“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纪。
(3)分(3)“贼”,
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3)分(4)这三种犯罪,都要处死刑。
(1)分
2、(1)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唐律规定上述八类人犯罪时,司法机关不得直接审理,必须
申报皇帝,由皇帝处理. (2)分
(2)“请”,是低于“议”一等的法定优遇办法,唐律规定三种人犯罪时可享有此特权,这些人犯罪,司法机关应就其罪状及身份,报请
皇帝裁决. (2)分
(3)减.运用减的对象有二类,这些人犯流罪以下,各减一等处理(2)分.
(4)赎.适用赎的人犯流罪以下,一般可交铜收赎,但犯“五流”的罪则不得减.赎.(2)分
(5)当,即官当,指官员犯罪,可以用官品抵当.(2)分
七、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1、明朝“重典治吏”的目的在于防止重蹈元代吏治腐败以至亡国的覆辙,用重律维持统治者的自律与内部团结,提高统治效能. (2)分主要措施有:(1)取消了唐宋律中“官当”、“除免”等优待官吏的制度; (3)分(2)重典惩贪,大量捕杀贪官
污吏;(3)分(3)严禁臣下结党营私,加重侵犯皇权罪的处罚; (3)分(4)在律中明文规定上官对犯死罪的更卒可先斩后奏. (3)分上述措施对于整饬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明初政治起了积极作用. (1)分
2、清末修律,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但由于这次修订法律的活动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成果,而是随着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旧政权迫于内外压力而作的被动调整,也由于这次修律是由己经成为地主买办阶级政治代表的清
统治集团主持进行的,所以从本质上,清末修律表现出封建性和买办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4)分
具体而言,清末修律有以下特点:
(1)它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2)分
(2)修律既要维护封建制度,又要满足洋人的要求; (2)分
(3)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是封建传统和资本主义法律新成果的混合; (2)分
(4)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引进的主要是西方大陆法和日本近代的法律. (2)分
总之,清末修律既与中国封建旧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在许多方面模仿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既有保守色彩,又有进步之处.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