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就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就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4、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就是(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6、汉《九章律》就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与( )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
A、宋
B、清
C、唐
D、明
8、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 )
A、律
B、令
C、科
D、比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就是( )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就是(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与( )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就是( )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与“十恶”最早规定于(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
A.宋朝
B.明朗
C.清朝
D.元朝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就是( )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17、《大明律》共有( )
A、6篇
B、7篇
C、9篇
D、12篇
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 )
A.发遣
B.充军
C.枷号
D.刺字
19.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就是( )
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会典》
20、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就是( )
A、刑部
B、在宗正府
C、宣政院
D、审刑院
21、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
A、笞、杖、死刑
B、廷杖、死刑
C、发遣、充军、死刑
D、枷、杖、死刑
22、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就是( )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新刑律》
C、《暂行新刑律》
D、《中华民国刑法》
23、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与国宪法性的文献就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就是( )
A、法国式民法
B、德国式民法
C、英国式民法
D、美国式民法
2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与制的立法就是( )
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
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就是( )
A、《暂行新刑律》
B、《暂行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
D、《暂行现行刑律》
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就是( )
A、民法
B、刑法
C、诉讼法
D、行政法
28.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就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五.五宪草”
C.《训政纲领》
D.《训政时期约法》
29.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就是( )
A.党中央
B.参议会
C.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会议
30、抗日战争初期各抗日根据地一般在名义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其第三审级为( )
A、县地方法院
B、边区高等法院
C、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
D、省裁判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一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商朝的肉刑有( )。

A、墨
B、劓
C、刖
D、宫
E、笞
2.《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增加( )。

A、兴律
B、厩律
C、盗律
D、贼律
E、户律
3.唐律所规定的五刑包括( )。

A、笞刑
B、杖刑
C、徒刑
D、流刑
E、死刑
4.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
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
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
5、《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目包括( )
A、总则
B、债权
C、特权
D、亲属
E、继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禹刑
2、公室告
3、义绝
4、资政院
5、《井冈山土地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重罪十条”。

2、简述“八议”入律。

3.“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就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汉朝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

(1分)大抵就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可详考(2分)
2、公室告:秦律规定允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盗她人财物。

(1、5分)凡公室告,官府应予受理。

(1、5分)
3、议绝 :(1)唐律规定:在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或双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打、通奸、杀伤等情况下,经官府判决强制解除婚姻关系。

(2分)
(2)不执行判决者徒一年。

(1分)
4、资政院:(1)《资政院章程》规定其宗旨就是“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

”(1分)
(2)实际上就是清政府用以装潢门面的御用机构。

(1分)
(3)1907年筹建。

(1分)
5、《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颁行的土地法规(1分);规定:没收一切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但所有权属于政府(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重罪十条”
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大犯罪。

(2分)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每二种1分)
2、简述“八议”入律。

(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

(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

(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3.“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就是什么?
《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

按五服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尊犯卑,处罚越轻。

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

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汉朝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约法省禁就是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分)德刑并用就是汉武帝以后的立法指导思想。

(3分)顺天行刑,就是指判处死刑者一般要在霜降以后执行。

(3分)理论分析较好者。

(2分)
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就是,试图从各个方面限制与防范袁世凯的复辟,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

其中包括:第一,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总统之独裁”;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加强国会对总统的监督;其三,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随意撕毁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与国宪法性文献,其主流就是好的,使民主共与观念深入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约束反革命力量,却又拱手交出政权,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充分地发动群众,因而最终被袁世凯所背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