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分类概述1.商品分类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类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
2.商品分类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延性、兼容性。
商品分类的标志、方法、分类体系1.商品分类标志是建立商品分类体系和编制商品目录的重要前提。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①商品的用途;②商品的原材料;③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④商品的化学成分;⑤其他特征:如商品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重量、产地、季节等。
3.优点:易被接受、概念清楚、形象直观、特征具体、通俗易懂、容易区别;缺点:此类标志具体应用范围较小。
4.商品分类时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我国编制国家标准时采用的是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相结合,以线分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法。
5.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体系中的上下级类目构成隶属关系,同级类目构成并列关系)线分类优缺点:①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即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方便,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信息;②缺点:结构弹性差,标志固定后改变困难,使用该方法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6.面分类法:平行分类法,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分类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构成的分类体系。
(应用时将每一个面的一个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个类目组合在一起,可组成一个复合面目。
)面粉类法优缺点:①优点:结构弹性好,可以大量扩充新类目,不必预先确定好最后的分组,适用于计算机管理;②缺点:组配结构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容量,有些可组配的类目无实际意义。
7.商品分类体系:指在任一次商品分类中,可将分类对象逐次划分为包括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类目系统。
8.商品分类体系:基本分类体系、应用分类体系。
商品代码与编码[1]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记录、存储、处理,用来表示或标识商品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志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2]商品代码类型:数字型代码、字母型代码、混合型代码、条码。
[3]商品编码是商品分类编码的简称,是选择代码类型、确定编制原则、赋予商品相应代码的过程。
[4]商品编码的方法:顺序编码法、层次编码法、平行编码法、混合编码法。
[5]顺序编码法适用于容量不大的变麻烦对象集合体;层次编码法适用于编码对象变化不大的情况(线分类体系);平行编码法一般应用于面分类法;混合编码是由层次编码和平行编码组合而成的一种编码方法。
商品条码(BC)[1]商品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商品信息的图形。
[2]商品条码的组成:条码符号、字符代码。
[3]国际通用条码类型:EAN码、UPC码。
①.EAN码分为EAN-13码和EAN-8码;EAN-13码又称标准版EAN码,它可用于销售包装,又能用于储运包装;而EAN-8码只适用于商品的销售包装。
表格1 EAN-13码三种字符代码结构表格 2 EAN-8码字符代码结构表格3 部分国家(地区)代码表格4 店内码EAN-13码结构表格5店内码EAN-8码结构②.UPC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用于美、加的一种代码,各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商品包装上必须使用UPC码。
UPC码分为UPC-A码和UPC-E码;UPC-A码适用于商品销售包装和储运包装,UPC-E码只用于销售包装。
表格 6 UPC-A条码代码结构表格7 UPC-A条码的系统码的应用规定UPC-E码字符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只有当商品很小,无法印刷UPC-A条码时,才允许使用UPC-E条码,如香烟、胶卷、化妆品等。
表格8 UPC-E码的代码结构商品目录商品目录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
商品目录的种类: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行业(部门)商品目录、企业(单位)商品目录。
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商品质量概述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商品质量:指商品所具有的固有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
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1]商品质量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既有生产过程的影响,也有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影响。
[2]生产过程是商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是影响商品质量的根本因素。
它有两大产品来源:工业品、农产品。
1)影响工业品质量的因素:产品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检验和包装。
2)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生产环境、动植物品种、植物栽培技术、动物饲养管理。
[3] 流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运输——运输是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而装卸搬运是商品运输的必要环节;储存——与商品的性质、储存场所的环境变化、养护技术与措施、储存期的长短等因素有关;销售服务——商品陈列、包装与搬运、装配与维修水平等因素。
[4] 消费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商品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使用后的废弃处理。
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的定义: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的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2]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3]质量管理的发展:检验质量管理阶段——消极防范型;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事先监控型;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积极进取型,特点:全过程的管理、全面质量的管理、全员的管理。
[4]PDCA循环法:“戴明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表格2-1 PDCA字母含义商品标准标准与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及工作质量的尺度,是企业整个生产活动的依据,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总结,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何理解标准:标准的本质是一种技术规范;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制定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制定标准的依据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制定标准要经“协商一致”;制定标准要有特定的程序;标准的印刷和幅面等应具有特定的格式。
标准化: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标准化的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数化。
商品标准的概述商品标准指对商品质量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商品的品名、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等)所制定的标准,是评定、监督、维护商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
商品标准有哪些积极作用?商品标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商品标准是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商品标准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商品标准是提高商品质量的技术保证。
商品在流通中的作用:商品标准是评定商品质量的准绳;商品标准是按质论价的必要条件;商品标准是商品质量监督的技术依据。
商品标准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供技术保障,增产节约;商品标准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它是一种主要的贸易技术壁垒,作为限制进口、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
商品标准的分类:•正式标准;•试行标准。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技术标准:基础、质量、方法、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文件标准;•实物标准‘;按表达形式分类按对象特征分类按成熟程度分类按约束力分类商品标准的级别类型: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
表格 3.3.1 国际标准的表示方法现行世界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
表格 3.3.2 国际区域标准的部分组织表格 3.3.3 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表格 3.3.4 国际通行的团体标准我国商品标准级别: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共四个等级。
行业标准构成:行业标准代号+顺序号-发布年号。
强制性与推荐性代号参照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构成:地方标准代号+顺序号-发布年号。
地方标准代号——DB+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行政区区域代码前两位数字构成,强制性与推荐性代号参照国家标准。
表格 3.3.5 我国国家标准表格 3.3.6 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域代码表企业标准构成:企业标准代号、企业标准顺序号、企业标准发布年号。
①企业标准代号用“Q/”+企业代号表示,企业代号可以由数字、字母、两者兼用来表示;②由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企业标准还需要在企业标准代号前加上本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如“赣Q/---”。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有3种对应关系:等同、修改、非等效。
表格 3..3.7 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图表3.3.8商品标准的内容商品检验商品检验概述[1]商品检验的含义、目的、任务、分类、依据、内容、和程序。
[2]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检验,狭义的商品检验就是指商品质量的检验。
[3]商品检验的分类:按目的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第三方检验(不设嫌利益的第三方人员、机构);按检验数量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免于检验;按对商品的破坏性分:破坏性检验、无损检验。
[4]质量检验的内容:品质检验、卫生检验、安全性能检验、包装检验、数量检验、重量检验。
[5]商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定标、抽样、检查、比较、判定、处理。
抽样与抽样检验[1]抽样涉及的基本概念:单位商品、批量、样品、样本、样本量。
[2]抽样三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3]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
[4]抽样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样本的质量状况来推断整批商品的质量水平。
[5]抽样检验类型:计量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
商品检验的方法感官检验法:在食品、化妆和艺术品等领域的作用是其他检验法所无法替代的;按人的器官分:视觉检验法、嗅觉检验法、味觉检验法、听觉检验法、触觉检验法;按评价方法分:分析型感官检验——适用于检验水果的新鲜度,纸的表面光泽和平滑度、音响设备的音质等;偏爱型感官检验——常用于新产品的客户评价,如花色和口味的偏爱。
理化检验法: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
生物学检验法:是食品、药品和日用工业品等商品质量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
分为微生物检验法和生理学检验法。
商品品级与商品分级商品品级是指根据商品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
通常用“等”或“级”的顺序表示,它反映商品质量的高低。
商品分级是商品品级划分的简称,指根据我国商品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
方法有百分计分法、限定法。
百分计分法通过统计商品的各项质量指标的得分,比较总分的高低来评定商品等级;限定法:指将商品的各种质量缺陷(即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为一定的限量的方法,分为限定计分法和限定缺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