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与航天基地选址地球自转的方向灵活判断自转方向实例分析自转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航天基地选址中的应用周期与速度理解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地球自转与运动偏向会判断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时差产生原因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地方时比较判断地方时的早晚时区与区时掌握时间计算、日期变更技巧日期的变更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昼夜交替的成因、周期通过晨线、昏线的判断,解答实际问题晨昏线的特点判断判断晨线、昏线及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一、地球的自转特点1.地球自转方向甲乙丙甲图为侧视图,方向为自西向东;乙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呈逆时针方向;丙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时间意义恒星日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3.速度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特别提醒]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 为晨昏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3)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周期 ①成因:地球自转。

②周期:1个太阳日或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图中C 点和O 点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C 点在O 点的东方,地方时比O 点早,且两地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界线 ⎩⎪⎨⎪⎧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

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 180°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移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

[特别提醒](1)北京的地方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它是指北京所在116°E 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120°E 的地方时。

(2)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指0时区的区时或0°经线的地方时。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经度数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 2.赤道上地表各点的线速度是相同的。

(×) 3.某时刻位于晨线上的人们都在经历日出。

(√) 4.长江干流的水流对南岸的破坏作用较强。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1.判断南北半球:图乙为北半球,图丙为南半球。

2.判断晨昏线:AOB ︵为晨线,AP ︵为昏线,BP ︵为晨线,AQ ︵为晨线,BQ ︵为昏线。

3.判断地方时:图甲中O 点地方时为6时;图乙中A 点地方时为18时,B 点地方时为6时;图丙中A 点地方时为6时,B 点地方时为18时。

试写出判断依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地方时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地方时18时。

4.计算地方时:图甲中A 点地方时为12时,B 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图乙中P 点地方时为12时;图丙中Q 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5.计算区时:三图中的北京时间分别是图甲8时,图乙2时,图丙20时。

6.判断日期界线:三图中的日期分界线除180°经线外,还有图甲0°经线,图乙90°E 经线,图丙180°经线。

7.判断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图甲中有一从A 点到C 点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转规律是向右偏(填“左”或“右”)。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在北半球夜晚观测北极星,会发现其周围的恒星如何运动?说出原因。

[提示] 顺时针旋转。

因为北半球看北极星即为面向北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而观测者是位于地球上,因此会看到其周围恒星自东向西顺时针旋转。

2.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开始时,新疆乌鲁木齐的市民是否已经早上起床了?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

乌鲁木齐位于北京西方,当北京迎来日出时,乌鲁木齐应该还是夜晚,市民们应该还不到起床时间。

(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地球自转与航天基地选址[例1](经典高考题)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❶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思维流程]信息提取图中区域的地理位置显示❶地位于赤道附近;邻近海洋;图中❶地的等高线分布状况显示地势平坦开阔教材寻因赤道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赤道地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发射综合判断由图示信息可知❶地位于南美赤道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且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沿海,海运便利,但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阴雨天多,天气多变不利条件:阴雨天多,天气多变。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1)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①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②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南北纬30°为1 447 km/h,南北纬60°为837 km/h,根据所给地点线速度数值,就可以判断其所处高、中、低纬度。

(2)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知识拓展]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命题视角一分析判断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2019·湖北荆州第一次质量检查)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1.A 2.A [第1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纬度略小于60°,且纬度自北向南减小。

第2题,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命题视角二分析判断航天基地的选址条件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4.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3.A 4.C [第3题,海南文昌位于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

第4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例2](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❶,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❸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升起❷图中显示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❸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求算北京时间教材寻因某地正午时,代表当地地方时为12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区时;北京时间指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综合判断由信息❶❷可知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所在时区应为东十一区;综合信息❸可知,该地正午时,即地方时为12时,可判定此时东十一区区时为12时,其与位于西侧的东八区相差3个小时,由此可算出北京时间A1.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定“基准时间”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在光照图上,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已知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经线位置确定地方时图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时ND夜半球的中央经线24时(或0时) 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6时NC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18时NA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相对时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时间数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15° =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方法 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区时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①经线展示图示②极地投影图示(2)日期范围的计算 ①数轴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头为180°经线。

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

如下图,90°E 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