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校本研修是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师培养形式,是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年轻教师多,为促进我校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特制订本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校位于XXXX北部,始建于1912年,下辖天丰、排山两所村校。

学校占地面积1982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4人,25个教学班,学生1266人。

学校学历提高率达98.8%,本学年人均学时达196学时。

拥有班班通29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微机室两个,图书室一个,阅览室一个,科学实验室两间。

已拥有“XXXX 文明单位”、“XXXX庭院绿化合格单位”、“XXXX青年文明号”、“XXXX卫生先进单位”、“XXXX校风示范校”、“XXXX继续教育登记工作先进学校”、“XXXX德育工作示范校”、“XXXX教育名校”“ XXXX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加强领导,完善校本教研的组织制度建设。

(一)完善组织机构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校本研修实施领导组、工作组。

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各学科组长
(二)资源与经费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

学校设专项教师研修经费,教师外出活动有规定的报销标准。

二是资源保障。

学校提供研修所需的教材、书刊、杂志等作为校本研修理论学习的资料。

并根据阶段研修需求,提供相应资源。

(三)规范管理制度是提升“校本研修”的保证。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学科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

为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真正达到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建立了完善有序的规章制度,如: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学习制度、校本研修考勤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制度等;认真检查教师的研修
过程,详实记录研修内容,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三、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青年教师的成长培训
近几年来,学校新进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的成长成为我校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取得真经
为青年教师创造多种学习的机会,支持青年老师的各种外出学习和听课,无论是上级组织的评优课、展示课,还是各种培训和讲座,优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

还将校委会成员分工到各个年级担任年级负责人,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就他们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现场进行指导。

2.教学中抓实常规,关注青年老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实施“师徒结对”,学期初,安排好每个新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

学校充分发挥有经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资源,老教师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从教多年,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青年教师他们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而“师徒结对”正好发挥着“传、帮、带”作用,除了日常联络和讨论,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由导师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评课;组织优秀教师资源进行示范课教学,青年教师听、学。

这种采用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新老传承机制和办法去做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做法是由老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而青年教师积极承接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实践证明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措施卓有成效。

同时,学校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展示、提升自我的机会,每学期青年教师上一堂汇报课,听后由该学段老师们集体评议,提出合理改进意见,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3.实行集体备课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途径。

它能促进青年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他们拓展教学方法,提升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每周分科次进行集体备课,通过省时高效的电子备课,初步形成个人主备—集体教研—个人复备—教学反思”的集体备课流程。

在整个备课流程中,要求青年教师分单元备好研究课,根据研究后的成型教案,该教研组还将深入指导如:怎样设计导语、教学过程、怎样写教学反思等,都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扎实多样的校级主题教研
1.挖掘骨干教师的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

近几年来,踏入我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学校有大批的教学经验在十年以上的业务骨干老师,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能。

在实践经验上,骨干教师积累了数十年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

特别是对于在新时期如何教书育人,骨干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掌握了规律,善于把握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脉搏、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关教青少年的工作,所以,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做好关教青少年的工作,骨干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又最实用,最有发言权。

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个优势,让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

2.开展“同课异构”,从课堂实际出发。

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以“同课异构”形式为主。

每个年级都要求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研究课。

“同课异构”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同伴的讨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强。

教师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容易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实验场地在课堂。

“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思维深刻了,认识广泛了,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