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实操办法--小学生篇

家庭教育实操办法--小学生篇

家庭教育实操办法通过近几个月的学习,根据本人对教育观念的理解,以及在我儿子教育上一些经验总结,结合咱家孩子的特点,我总结了几个实际操作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亲人们把孩子教育成为他眼中优秀的自己。

在列举实操方法前,想讲几个教育观念。

1、教育是父母双方的事情,缺一不可,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能够成为优秀人的必要条件。

2、孩子不属于父母,他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3、家庭的爱,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源泉。

下面,我就对孩子的了解,分析制定操作办法,不知道是否准确,供父母参考。

一、孩子状态,学习不自信,认为我不行。

但凡是遇到学习的事,都是我不行,或者是我去试试,没有足够的自信学好,这是制约孩子学习好的主要原因。

形成原因:父母从小以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他,没有认识到他智力慢发育慢的天性。

经常说你大哥如何厉害等,导致孩子不自信。

他认为我大哥行,而我不行,于是没有把全部经历放在能解决问题上。

时间长了,父母也可能在心里认为他不够优秀,于是在行为上就会慢慢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孩子。

于是孩子就形成了我不行,这种观念表现在学习上时,孩子就不去尝试学习。

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

解决方法:鼓励、确认、表扬,培养自信。

写下孩子20个以上优点,在生活中找到孩子做对的事,及时确认、表扬。

我能发现的优点:起床快,不迟到,爱干净,自理能力强,观察力强,爱读书,读书快,爱学习,画的好,跑的快,跳绳厉害家族第一名,爱运动,勇敢,节俭,不乱花钱,汽车知识懂的多,机器人课学的好,上下学能自己回家,同学关系好,睡觉特别快,不闯红灯,有礼貌,安全意识强。

举例:我和孩子每天骑自行车一起背古诗,其实我知道孩子以前背过,所以背的很快。

于是我就夸奖他背的快,记忆力好,现在他特别喜欢和我一起背古诗,而且我感觉他背的很快,起码比以前快。

通过鼓励、确认和表扬,每天我送孩子上学时能感觉他说“再见”时的声音比以前大了很多,说明他的自信正在慢慢建立起来。

如果家里每个人都能给孩子表扬和夸奖,必将使孩子更加自信。

家人们可以发现,在孩子自信的运动上,比如他滑雪时,他非常自信能滑好,甚至比成人做的还好。

大家再给他鼓励和表扬,他就更加自信,然后积极去挑战很多其它项目。

(切记:无原则无根据虚夸表扬,必须有理有据,让孩子信服。

绝不批评,而是正面确认,绝不说:懒、磨蹭、等负面语言)二、孩子学习依赖性强,学习兴趣不足。

形成原因:妈妈是特别负责的人,而且责任心强,坚定地认为孩子必须完成作业。

于是在孩子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时,经常陪孩子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时很负责,随时纠正孩子出现的问题。

导致孩子认为写作业不是他的事情,写作业是给老师写,是给妈妈写,不是我的事。

而且,陪孩子写作业,影响孩子学习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他在写作业时,想的不是把作业写好,而是妈妈会不会说我。

久而久之,导致孩子没兴趣学习,更没兴趣写作业。

而且,妈妈偶尔大声的呵斥,还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且还让孩子一学习就想到妈妈难看的脸,学习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

解决方法:1、减少陪孩子写作业次数,慢慢来,最后脱离。

让孩子自主完成作业,尽量不帮忙检查,或者自查作业设定奖励条件,自己根据孩子喜好制定。

如果孩子有不会的题,可以在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引导孩子思考,找出解题思路。

在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如果孩子完不成作业怎么办?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确一点,作业是孩子的事,他自然会向老师交待,接受惩罚。

如果老师找家长怎么办?不要怕,诚恳接受老师批评。

然后,语气平和地告诉孩子:“爸妈因为作业没完成老师批评了我,我心里很难过。

但我相信儿子你能完成作业,下次妈妈就不会再挨批了。

儿子,哪有问题咱们一起解决。

”如果孩子已经有拖延作业的毛病。

应该尝试用不同方法来解决,然后观察效果,再及时做出调整。

①破釜沉舟。

规定完成作业时间,超过时间坚决不让写。

②找出原因。

如果是因为作业多,没兴趣写。

可以将每天留的作业写在字条,以抓阄或掷色子等方式,让孩子选择先写哪一门作业。

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很好玩的事。

不断变换方法把写作业无趣的事变得有趣。

③培养习惯。

树立先写作业后玩的观念,让孩子感受到写完作业再玩的轻松感。

也可以给他体会完不成作业的痛苦,而且要强化这种痛苦。

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孩子制定完成作业后的奖励,可玩一会手机,看一会书等方法,前提是父母必须知道孩子期望做的事情。

当孩子偶尔做到时,父母大声说出来:“我就知道我儿子一定能行!”经过一次又一次确认。

直到孩子认同先写作业后玩是快乐的这个观点。

越小的孩子效果越明显。

强调一点,特别是写作文,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最好的方式。

让他亲自动手写,父母千万不要帮忙用电脑打字代替书写,打字会中断孩子独立思考,父母的提词也是一样。

锻炼孩子自己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

即使孩子写的不是十分好,也要找出一个点一个词一句描写来表扬他。

例如:看这句话用的真好,这个词用的特别恰当,儿子你写的就是原创,独一无二。

现在大家都用电脑打字,咱写的手稿特别珍贵,等你以后成名了,爸妈留着这个就是金山银山。

孩子会认为他写的是稀有珍品,以后会更努力写,不但字写的会好,而且文章也会写好。

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发朋友圈,也可手机录音发出来,又可以再次确认表扬孩子,让他信心大增。

最好让孩子读自己写的作文,告诉孩子录音最珍贵,这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我用在我儿子身上的做法,他的文章我已经全都收藏起来,有一天他长大成人后,我将这些作品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他。

)2、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多问为什么?培养思考习惯①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大人提问完先不要讲,给孩子思考时间,让孩子表达想法。

了解孩子以他的知识理解的学习目的。

然后,不要讲大道理,小学生看不了那么远。

给他讲故事,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

例如:生病是不是要吃药?如果把管拉肚子的药当感冒药吃,会怎么样?能看明白故事,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孩子身边他能够理解的小事告诉他,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大人提问完,给孩子思考机会,让孩子说。

然后,讲故事,例如我们要去超市购物,付钱以后找零钱。

懂数学能知道找回来多少钱,不吃亏。

如果孩子知识量大、懂的多,就告诉他卫星、包括手机信号、电视信号以及互联网,全是数学在支撑。

一定要根据平常的事来讲给他,让他理解。

③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也和上面一样。

先讲汉语汉字是我们使用的语言,那英语就是外国人使用的语言。

其实,国外还有很多语言,但是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

然后讲给孩子,学英语是要和外国人的讲话,有一天出国留学,能和外国人说话,学好了就可以走遍全天下,可以去哪玩都行。

记得钢铁侠那部电影吧!那是外国人拍的,英语对白咱们看不懂,都是会英语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但我发现翻译的好像并不准确,每个人对台词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会英语就可以看原声电影,那样就能以自己理解的方式体会外国电影,体会和观感也一定不一样。

④为什么要考试?考试就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知识,哪个知识点不会。

你看过筛子吧!就像用筛子筛,一点一点把不会的筛出来,然后学会。

最后全会了,自然就会考满分了。

我们一定要注意,考试不是比成绩,别太看重100分,要看孩子哪个知识点不会。

如果过分看成绩,孩子压力会大,也可能会出现为了成绩而学习。

强调一下,经常和孩子一起问“为什么”,会引发孩子思考,这是让孩子进步最好的方法。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问为什么,这时就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孩子求知欲超强,再忙也一定要有耐心回答孩子,如果自己也不会,就诚实告诉孩子,妈(爸)也不会,我们一起去找答案。

要记住孩子的问题,尽快给以答复。

切忌:大人训斥孩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小孩子知道那么多干嘛!学这个有什么用!三、孩子饭量轻,偏食严重。

形成原因:孩子天生并不偏食,主要受父母偏食的影响。

有偏食的孩子就一定有偏食的父母。

可能在孩子小时并没有注意吃这个问题,在不经意间告诉孩子,肥肉不能吃,蔬菜不好吃或者在成人谈话之间曾经表达过这个意思。

但这个意识在潜意识中输入孩子大脑,孩子小,本身没有判断能力,他会根据父母的判断去认为某类食物不好吃,他也就不会去品尝食物,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偏食现象。

如果以后,父母或家人发现他不吃某类食物,再强调他挑食,于是他就被打上挑食的标签。

家人也会尽量避开他不喜欢的食物,久而久之他也会远离这类食物,最后就出现偏食现象。

举例:多数人接受不了茧蛹,因为它外观上就是大虫子,但我发现孩子即使已经偏食也能够吃。

这是因为我们全家人,多数人都在吃茧蛹。

再比如我媳妇,结婚前不吃芹菜,但与我生活几年之后,现在什么都吃,这就是我对他的影响。

解决方法:1、父母先做改变,以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这个不好吃,那个有味。

告诉孩子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味道,每种食物营养都不一样,这些食物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作品。

只是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

比如:榴莲有的人说臭,有的人说香,都是个人喜好的问题。

与孩子说,爸爸妈妈喜欢吃这个,你可以先吃一小口,试试,是不是很好吃。

父母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示范,即使再不好吃,也要表现出很好吃的样子,鼓励孩子自己去品尝,去体验。

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觉来给食物做评价,尤其是破坏性的评价。

2、学会自己做饭,重视每一餐。

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吃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父母一定要学会做饭。

如果孩子小,一定邀请孩子参与进来。

孩子自己参与做的饭,他一定会品尝一下。

此时注意,不论做的好与坏,都要正面鼓励确认,可以拍图片,发朋友圈。

做的好与坏都要和孩子一起总结方法,一起改进。

不要总说,妈做饭最难吃,爸做的不如饭店好吃诸如此类的话。

告诉孩子,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依靠任何人,很自豪。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家里重视每一餐可以自主搭配,营养均衡健康。

二是孩子参与后写作文有了素材,同时孩子也知道做饭并不难,或者会知道做饭并不容易,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三是厨房有烟火气,家庭幸福感增强,充满爱的家庭让孩子能快乐成长。

四是孩子学会做饭,以后他的家庭也会幸福。

即便不能现在学会,潜意识也让他知道回家吃饭,在家吃饭是一件幸福的事,以后的夫妻关系也会好,家庭自然也会和睦。

3、家里不备零食。

家里只备水果、蔬菜、牛奶、奶豆腐,不备膨化、油炸小食品,大人不当着孩子的面吃小食品。

孩子饭前特别不能吃零食,如果家里一大堆零食,指望孩子不偏食几乎不可能。

因为他随时都会有吃的,就不会饥饿,更不会认真吃饭,或者孩子也会给零食留空间,不好好吃饭。

不备绝不是一切否定零食,把零食订为“垃圾食品”,这是我的做法。

每次孩子特别想吃零食准备买的时候告诉他,可以少买一点“垃圾食品”。

而且一定让他吃饱饭后再去买,那时没有食欲,他自然就不会去选择太多零食。

4、不要给孩子订“偏食”“挑食”标签。

一旦给孩子订了标签,那么就会把这个标签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当着同学、朋友的面说,那就更等于强化他偏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