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1、会认“烟、亭、台、座、枝”五个生字,会读、会打数字“一至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用手语打出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认识5个生字及十个数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

(学生自由试读)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

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

(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

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

(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

(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

(齐读)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

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

(教师配乐范读古诗)5、(出示第一、二句)(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

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

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6、(出示第三、四句)(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

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齐读)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

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配乐齐读)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

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

(学生练习)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

(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二)一、趣味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拼音: ai iu an in ing un er jia cunZhi yun shi [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山顶上还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

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大树。

诗人来到这里,深深地陶醉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范读古诗)②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这位诗人,我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

同时,老师注意到了停顿,出示分隔线,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吗?③、师:那就让我们走近些看看吧!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你看到了什么?你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袅袅炊烟呢,诗人将这里称作“烟村”。

出示词卡出示“烟村”的画面,读词卡“烟村”。

诗人将这里称作“烟村”,炊烟袅袅,烟雾笼罩着整个村子呢!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④、师:(出示画面)往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词卡“亭台”)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人们在正在亭台里休息,看风景呢!他们看到什么了呢?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朗读介绍给大家。

我听出来了,你站在亭台上欣赏远处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大家想象一下,这些花都有哪些颜色?真是五颜六色,多美啊!(你读出了鲜花的美)(你站在亭台上看风景一定很享受)(你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了)⑤、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

让我们再放眼去看一看吧。

生齐读四、生字巩固(摘苹果)五、书写练习1、认识田字格。

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教师范写“一”,边写边口述写法。

教学笔画“横”。

3、生在书上尝试写。

教师点评。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三)《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

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

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乞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

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小燕子》歌曲律动。

)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⑵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⑴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⑵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⑶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