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激趣导入
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古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交流感受
7、课间操
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

(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

”然后大家齐读。

(3)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你还会说一(二、
三、四。

)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
3、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

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

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

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

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

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

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

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
二、三”三个字。

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
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

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

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