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课件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课件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调 查 问 卷
问题3、目睹种种陋习,你的反应通常是( ) (A)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B)摇头不语,敢怒不敢言 (C)投以鄙视的目光 (D)勇敢地当面指责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18 20 6 0 A 143
72 51 26 B C D 49 17
2、问卷调查:我们向学校里不同年段的 同学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2份, 回收率94%。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了一组数据。 我们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和总结,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1、你自己身上存在多少陋习?( ) (A)一项都没有(0项) (B)我有很少几项(1-3项) (C)我有其中一部分(4-8项) (D)我身上有很多(8项以上) 2、你为自己身上的陋习感到苦恼吗?( ) (A)非常苦恼 (B) 有点苦恼 (C)从没感觉苦恼 3、目睹种种陋习,你的反应通常是( ) (A)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B)摇头不语,敢怒不敢言 (C)投以鄙视的目光 (D)勇敢地当面指责 4、你认为改掉身上的陋习难不难?( ) (A)从小养成的,非常难改 (B)虽然难,但我已经努力在改 (C)不难,想改就能改掉 (D)没试着去改 5、你认为陋习难以纠正的主要内因是( ) (A)根深蒂固 (B)文化教育水平低 (C)卫生知识欠缺 (D)道德意识不强 6、你认为陋习难以纠正主要的外因是( ) (A)环境本来就脏乱差 (B)周围的人相互传染影响 (C)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7、你认为根除陋习应该主要依靠( ) (A)自身努力(B)家长教育(C)学校教育(D)舆论宣传 8、你有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吗?( ) (A)经常使用 (B)有使用但不经常 (C)从来不使用
全体同学签名:
由修晨同学宣读倡议书
林沁同学领读倡议书
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名
在其他班级宣读倡议书, 向全校发出倡议。
其他班级学生代表签名
签 字 完 毕
我们把倡议书贴在教室墙上, 并且每人下发一张,以便时时对照。
倡议书贴一张在学校的宣传栏
向 学 校 全 体 同 学 发 出 倡 议
人数(人) 百分比(%)
问题4、你认为改掉身上的陋习难不难?( (A)从小养成的,非常难改 (B)虽然难,但我已经努力在改 (C)不难,想改就能改掉 (D)没试着去改
250 200 150 100 50 0
19 79 18 22 223
)
人数(人) 百分比(%)
7
6
8
A
B
C
D
(二)宣传阶段
我们通过电脑上网查找了有关文明的 宣传资料。还在图书馆、书店等重点 查阅了关于文明的书籍、杂志等,并 做了详细的记录。
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同学们积极配合,取得了显著 成效。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文明意识增 强了,能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室里 乱丢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也不随意 乱说脏话了,更加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体会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更加体会到陋习的危害和文明的重要性。 ----林 沁 在评选活动中,同学们一致投票推选我,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不 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 ----修 晨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查找、整理资料,学会了处理数据、制作课件。 ----陈梦媛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进了友谊,集体荣誉感更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也提高了。 ----卓心可 通过这次活动,我提高了组织活动和管理班级的能力。今后我会积极 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 ----陈 曦 经过几次的演讲解说,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胆量提高了很多,上台 发言更从容自如了。 ----钟 琪
1、我们利用班会课对学生 进行文明礼仪宣传和教育
2、小组成员每人出一份 有关文明的手抄报展示宣传
3、出一期“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黑板报
4、搜集并宣扬公益广告
公德比赛------让座篇
(三)管制阶段 1、倡议活动:倡议全体同学 向陋习宣战,提高文明修养。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倡议书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有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为了培 养全体同学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的良好习惯,让全体同学能快乐地学习 、生活,健康地成长,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我班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向 全体同学发出“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倡议: 1、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公民道德。做文明人、 行文明事、说文明话。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共财物,积极创建美丽 文明的校园。 2、向粗鲁的言行告别,向陋习告别,做到地面无痰迹,墙上无脚印,出 口无脏话,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以实际行动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3、把文明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友爱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 让带给社会。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我校园,从我做起,从告别陋习做起!让我们共 同经营礼仪的规范,携手憧憬青春的梦想,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并肩前行!
3、用文明格言、名句来鞭策自己的行为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文明的名句)
• •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 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文明,原来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却是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做文明的人要真诚,要礼貌,要不断割去心灵中累积许久的负 担。
. 做文明的人,不是要做一件使人热血沸腾,惊天动地的事,而 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出来的。 • • 做文明人是自己的行为已经对生活中最伟大的词做了最完美的 诠释!友爱,团结,和睦…… 是文明变成了一盆冰水,浇灭了在人们心中炽烈的怒火;是文 明换来了世间宁静祥和的一切;是文明变成了原动力,开创了 美好的世界。 让世界多一分微笑,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忧伤。 让文明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吹遍大好河山;让文明之花开得满 天遍野;让文明之火化解情感隔阂的冰山!

4、成立督察小组, 督察同学们的行为习惯
第7、8周:钟琪 第9、10周:陈曦 第11、12周:修晨 第13、14周:林沁 第15、16周:陈梦媛 第17、18周:卓心可 第19、20周:钟琪
5、我们还利用家校联系卡联 系家长,配合督促子女改掉陋习,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评比阶段
评选两个“文明小组”和八名“文明学生”, 并发奖状鼓励。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文 明行为的影响和危害。 2、通过学习文明礼仪,提高学生的文明 意识,并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3、让学生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学会分析和处理信息。 4、激发同学们主动参与,培养独立处理、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体验 团结协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⑾言谈举止不文明,说脏话、粗话; ⑿不尊敬师长 、不团结同学、给别人起绰号; ⒀喝酒吸烟、打架斗殴、敲诈、赌博; ⒁ 不爱护公物,毁坏公共设施; ⒂ 不节约粮食、水电,不珍惜劳动成果; ⒃ 小偷小摸、不诚实、不守信; ⒄ 打游戏机,上网吧,上营业性娱乐场所; ⒅ 与社会青年来往,结交不正当的朋友; ⒆ 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⒇不遵守社会公德。
(一)调查阶段

1、利用拍照和查阅资料方式搜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同学们的陋习与文明情况。
(二)宣传阶段
1、利用班会课进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 2、出一份有关文明的手抄报展示。 3、出一期“告别陋习,走向文明”黑板报。 4、搜集并宣扬公益广告图片。
(三)管制阶段
1、倡议书签字。并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 2、写决心书表决心,与不文明行为告别。 3、搜集有关文明的名句,以此来鞭策自己的行为。 4、成立督察小组督察同学们的行为习惯。 5、做好家校联系,让家长督促子女改掉陋习。
(四)评比阶段
开展了评比活动,评选出两个“文明小组”和八名“文明学生”。
(一)调查阶段
1、我们利用相机拍照和查阅资料的方式, 搜集了解身边的的不文明行为。
在楼道、后沟等多处发现 大量的垃圾、纸屑。
严 重 污 染 了 公 共 环 境 。
随 意 丢 弃 的 塑 料 袋 、 快 餐 盒 等
“输一盘五角,可以吗?” “好啊!”
------综合实践活动 班 级:漳平三中七年级(5)班 课题成员:钟 琪、陈 曦、陈梦媛、 修 晨、林 沁、卓心可 指导教师:朱 兰 英
活动背景
在校园内总能见到随意丢弃的果皮、纸屑;有 的同学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闹;部分同学相互讲脏 话、粗话;有的攀爬树枝;也有的故意破坏公物 等等。还有,社会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 为,也给我们学生敲响了警钟。为了把同学们培 养成为身心健康,文明进步的人才,我班确立了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这一活动的主题。
2、
签让 字同 表学 决们 心写 。决 心 书 ,
请每个同学把过去的不文 明之举写在纸条上,然后痛下 决心,撕碎纸条,与不文明告 别宣誓: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 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 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 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 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 踏花草。为营造一个宁静、有 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而努力。
成 果 展 示
最后,我们把活动的成果向同学们展示:
成 果 展 示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美好的 学习和生活环境,共建和谐校园 !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
漳平三中 七年级(5)班
上课玩手机游戏,入迷了。
这 么 难 啊 ? 看 她 的 吧

今天没钱上网吧了。
搜集了解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后, 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我们总结出: 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陋习 ⑴上学迟到、早退、旷课; ⑵上课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秩序; ⑶有错不改、不接受批评教育; ⑷课间大声喧哗、追赶打闹; ⑸集会不安静、队伍不整齐; ⑹做事不负责任; 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⑻爱吃零食,花钱过度,爱攀比; ⑼不讲究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⑽不注重仪容仪表,不佩带校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