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计30分)1.政策链答: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同一系列的决策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但其中一、二项政策在形态上更具有完整性,在内容和功能上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起着统摄全系列的政策的作用,从而使得同一系列的政策环环相扣,如同一个链条。

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他在1921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把新经济政策看作“历史事变发展的链条”,而把在国家的正确调节或指导下发展商业看作这个链条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2.政策过程答: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政策过程研究就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3.元政策答:(1)元政策,或者叫作总政策(又作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元政策的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

因此,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认识到元政策或总政策的这一功用,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②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③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4.渐进主义答:渐进主义者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5.政策议程答: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议程强调公共问题得到决策主体的深切关注,感觉有必要由公共权力机构来解决,并纳入了政策的讨论过程等几方面的因素。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6.危机决策答:危机决策一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

一般而言,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①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②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③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计50分)1.简述政策分析的五种基本模式。

答:在现代政策分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析模式。

其中有五种基本的模式:(1)全面理性模式(comprehensive-rationalmodel)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pure-rationalitymodel),是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很难确定是谁提出了这一模式,但是在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及行政学等学科中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广泛使用。

这一模式意味着决策者能完全客观而合乎逻辑地看问题,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在决策过程中,他的所有行动,不断地使他选择有效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2)有限理性模式(boundedrationalitymodel)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

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3)渐进模式(incrementalistmodel)渐进模式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其内容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

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4)混合扫描模式(mixed-scanningmodel)混合扫描模式由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A·埃泽奥尼提出。

他的模式试图将全面理性决策和渐进主义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埃泽奥尼宣称混合扫描理论把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两方面都考虑到了,在一些场合,全面理性模式是合适的;而在另一些场合,渐进模式是合适的。

一言以蔽之,混合扫描理论是渐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5)最优化模式(optimalmodel)最优化模式又称规范最优模式(normativeoptimalmodel),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式。

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最优模式。

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

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德洛尔将最优化模式的分析过程分为3个阶段18个步骤。

2.简述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

答: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这些行为者相互依赖,而政策就是从它们的互动中产生出来的。

作为客观存在的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包括政府官员、行政人员、国会议员、专家学者、利益团体、大众媒体等与某项特定政策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围绕政策过程进行互动而形成一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紧密程度并不一致,从松散的议题网络到关系密切的政策社群,形成一个广泛的类型谱系。

(2)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政策网络是由各种具有一定资源和不同的利益与目标的主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是政策网络本质的特征所在。

(3)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政策网络是围绕着某个政策问题和某个政策项目而形成的,因此识别一个具体的网络就必须首先划定某个政策问题或项目,从而也就决定了网络的边界。

政策网络主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且它们在相互作用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行动准则,会反过来制约和影响它们之间的互动行为。

3.哪些因素影响着政策工具的选择?答: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已确定的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指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

政策目标为政策工具规定了方向,为判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评判标准。

(2)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在工具主义看来,工具的属性本身就构造了政策过程,即工具的使用及其效果的好坏是由政策工具的特性预先决定了的,政策的失败是由于所选择的政策工具本身就存在缺陷。

(3)政策工具应用的背景政策工具应用的背景指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子系统、目标群体、其他工具以及政治、社会或经济环境。

(4)先前的政策工具选择建构主义认为,工具的意义和合法性被不断地加以建构和再建构。

即政策工具的选择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先前的政策工具会阻碍新的工具的选择。

(5)政策过程的非制度因素非制度因素包括伦理规范、传统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主要调节人们社会关系,各自在社会生活的不同范围,不同方面并以不同形式为人们指明其利益实现的方式。

4.政策合法化的途径有哪些?答:政策的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国家机关,具有法律上明确规定的相应权限。

⑴国家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途径。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其政策合法化通常要经过下列程序:①要有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

法制工作机构对政策方案进行审查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政策符合法律要求,不会与现行法律发生冲突。

但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只是辅助性的、咨询性的。

②通过领导决策会议决定。

对一般性政策方案由主管的行政领导拍板后颁布;对重大政策的方案则可召开领导常务会议、全体会议、行政首长办公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行使最后决定权。

③由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由于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地方,行政首长处于核心位置,拥有领导权与最高决策权,政策必须由行政首长签署发布。

⑵立法机关或权利机关政策合法化途径。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①提出议案。

议案是各种议事提案的总称,包括立法议案、预算案、质询案、罢免案等等。

政策合法化是将已经过政策规划而获得的政策方案提交审议批准,因此,提出议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