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一、概念题1.政策过程(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过程是指政策运作的全程,包括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所有阶段。

公共政策是许多步骤或阶段的产物。

政策过程通常包括从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阶段,同时也涉及政策环境与政策参与者的互动。

整个政策运作过程充满着政治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因此也就深受政策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精英决策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精英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

其主要观点是: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具体涵义为:(1)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

(2)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

精英与公众的沟通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3)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

也就是说,它们对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共识,对社会制度的延续看法一致。

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存在就依赖于精英集团的这种共识,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政策方案只有与此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

3.传统理性答:理性英文为“rationality”,通常解译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传统理性主义是一种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以逻辑推理方式确立规范性政策的理论。

传统理性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对当时经济领域的微观决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政策制定过程的实际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传统理性模型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而缺少实践的基础。

4.有限理性答: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他认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只有在非常例外的情况下,才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客观条件充满局限,人们根本无法求得最优解和准确解,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寻求足够好的解。

5.渐进主义答:渐进主义者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

(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答:可以从用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些一般性准则来分析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这些准则主要有:(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

序化(理清顺序)能够使真实世界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逻辑上的联系,简化(变复杂为简单)有助于人们清楚地理解那些难以琢磨的复杂现象。

当然,如果一种模型过于复杂或空泛,涵盖了过多的内容,就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乃至无法得到利用。

但如果一种模型过于简化或狭隘,仅仅对表象进行了概括,忽视那些关键性的因素,就不可能用其来解释真实的世界。

(2)认定重要层面政策模型的有效性还与其概括政治生活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有关。

好的模型应该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相关的因素转移到真正重要的因素上来,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公共政策的真实起因和重要结果。

当然,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相关的?什么是不相关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表象的?什么是深层的?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人的知识水平和价值判断。

因而,出现多种不同的答案也是正常的现象。

(3)符合社会现实一般而言,政策模型应该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即从经验角度看,它应该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指涉对象。

模型的建立往往源于人类的经验,它应该以现实生活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那些完全脱离实际,没有经验依据的主观模型,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感到茫然或不知所措。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从另一种角度讲,我们也不该草率地抛弃那些所谓“不真实的”理念,因为它们经常发挥重要的启发性作用,把我们的注意力成功地引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是“不真实的”?(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政策模型往往借助概念进行抽象,而这些概念在沟通过程中应该具有实质性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

否则,这个政策模型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没有共识就难以沟通,你说东,他理解西,你跟他就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例如,“精英”这个概念就有不同的含义。

一些人可能把“精英”定义为由民选产生的政府官员,他们能够代表大多数公众的利益;另一些人则认为所谓“精英”是指少数社会上层人物,他们根本不是公众的代表,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偏好为社会制定政策。

(5)指导调查与研究一个政策模型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该有助于对公共政策进行实证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直接指涉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被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测量的、能够被加以证实的客观现象。

一个概念或一系列概念(我们称之为概念模型)所解释的内容应该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和证实。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在政策实践中对此进行证实或证伪,那么它的有效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6)提出一定的解释一个政策模型应该对公共政策提出一种解释,而不是只对公共政策及其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它应该对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一定的假设,而不是仅仅盯住客观存在的经验数据。

它源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

毫无疑问,一个解释性模型总比描述性模型更具研究和应用价值。

2.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1)渐进主义模型也被称作渐进调适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

他的渐进主义思想始于l953年,而于l959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

林德布洛姆是在批评理性主义模型的过程中建构新模型的。

(2)他认为理性化无疑应当成为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但是基于“完全理性”的理性主义模型在实践中则具有不可行性。

他“主张援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的原理,另行开辟一种分析和制定政策的途径,其要旨不在于专家做出周详完备的全知分析,而在于广泛的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3)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①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

调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有关政策的社会趋同程度,也就是能否在一种渐进演变的过程中逐步寻求并获得既定政策的共同看法。

②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啃代替了一口吞下。

“这样,尽管或许没有一个政策措施是壮举,但接连而来的小进展却可能是社会发生迅速的变化。

”(4)简单地讲,这个模型把直接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与决策中庞大无比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其政策分析“集中于熟悉的、较为人知的经验上”,“大大减少所探索的不同政策的数目”,“大大减少必须分析的因素及复杂性”;把政策结果设定为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变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

3.简述如何实现公共决策的制度化。

(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公共决策的制度化指的是政策行为者特别是直接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的制度框架。

具体的说,第一,尊重现行决策机制。

在制度转型重建的过渡期,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权,完善公共权力机关内部决策规则;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制度。

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第二,遵循决策程序。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必须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涉及全国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须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须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重大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

违背或者无视这些既定决策程序的决定,不能获得通过。

第三,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完善决策监督制度和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三、论述题1.结合实例,论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特点和运用。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1)渐进主义模型也被称作渐进调适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

他的渐进主义思想始于l953年,而于l959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

林德布洛姆是在批评理性主义模型的过程中建构新模型的。

他认为理性化无疑应当成为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但是基于“完全理性”的理性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