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8月正文目录1、政策利好叠加治水需求,水质监测最受益 (4)1.1、水质监测: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十三五”最受益 (4)1.2、上收监测事权,发展监测市场,第三方运维市场爆发 (7)1.3、监测因子不断增加,市场急遽扩容 (8)1.4:《水环境监测规范(2013)》 (9)2、地表水监测爆发,第三方运维崛起 (10)2.1、污染源监测:建设+运营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3亿元 (11)2.2、地表水监测:最大细分市场,2020年市场空间近百亿 (12)2.3、地下水监测:31亿运维市场待释放 (16)2.4、总结:地表水监测最看好,第三方运维提振行业增速 (18)3、裂变:“河长制”释放需求,新模式下诞生龙头 (19)3.1、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市场份额缓慢提升 (19)3.2、全面推行“河长制”,需求端迎来质变 (23)3.3、第三方运维颠覆行业生态,提高行业竞争门槛 (24)4、行业趋势:向环境治理延伸,向智慧环保发展 (27)4.1、以环境监测为入口,切入环境治理市场 (27)4.2、结合互联网,迈入“智慧环保”时代 (28)5、投资建议:重点推荐理工环科、聚光科技、盈峰环境 (30)5.1、理工环科:台州模式具备颠覆性,打造监测行业新龙头 (30)5.2、聚光科技:做实环境监测主业,拓展下游环境治理领域 (32)5.3、盈峰环境:立足监测,打造环境大平台 (33)6、风险提示 (34)图目录图2、2008~2015年我国水质监测设备销售数量 (4) (5)图3、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 (5)图4、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年销售收入与增长率 (10)图5、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情况 (11)图6、我国环境污染源监测企业数量情况 (12)图7、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数量情况 (13)图8、台州市“五水共治”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数据采购项目采购清单 (15)图9、环境监测行业企业规模整体偏小 (20)图10、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占有率较高 (20)图11、力合科技市场占有率情况 (22)图12、尚洋环科、力合科技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22)图14、环境监测部门从采购设备向BOO模式转变 (24)图15、环境监测企业环境监测系统毛利率 (25)图16、环境监测企业运营维护毛利率 (26)图17、先河环保、雪迪龙运营维护收入快速增长 (26)图18、智慧环保主要架构 (29)图19、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及预测 (30)图20、尚洋环科产品线 (30)图21、环境监测主要上市公司水质监测订单金额分布 (31)表目录表1、水质监测按监测对象分类 (5)表2、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政策 (6)表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两种市场模式 (7)表4、地表水监测项目 (9)表5、污染源监测市场空间测算 (12)表6、地表水监测运营维护市场空间测算 (13)表7、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度安排 (14)表8、农村水质监测增量市场空间测算 (15)表9、地表水断面监测市场空间测算 (16)表10、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内容 (17)表11、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内容 (17)表12、地下水监测市场空间测算 (18)表13、水质监测市场空间预测汇总 (18)表14、“河长制”主要政策 (24)表15、环境监测上市公司进军环境治理的案例 (28)表16、台州模式下水质监测订单落地情况 (31)表17、聚光科技近两年公告的项目订单 (32)1、政策利好叠加治水需求,水质监测最受益1.1、水质监测: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十三五”最受益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可分为污染源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供水管网监测四大领域。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土壤监测等不同门类。

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在产品结构方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水质设备、数采仪、环境空气监测设备以及采样器分别占比35.26%、33.64%、12.95%、9.90%和8.26%。

从设备销售数量上来看,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

水质监测又可分为污染源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供水管网监测四个领域。

图2、2008~2015年我国水质监测设备销售数量图3、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表1、水质监测按监测对象分类环境监测政策叠加水治理需求,水质监测最受益。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基础,为各项标准提供评判依据,能够辅助政府的监管。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充分释放行业需求。

同时,“水十条”、“河长制”以及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密集出台,水污染治理成为“十三五”环保工作的重点,水质监测有望率先受益。

表2、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政策1.2、上收监测事权,发展监测市场,第三方运维市场爆发上收监测事权,发展监测市场,推动环境监测服务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为主开展监测活动的单一管理体制。

在属地监测体制下,一方面环境监测事权基本下放到地方政府,导致政府对监测数据的行政干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投入决定着本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地方监测站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监测人员短缺及监测经费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减轻现有监测体制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运行的不利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国从上收监测事权、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两方面来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

上收监测事权。

2014年国家从1436个国控监测点位中选取378个点位作为空气质量监测直管点,将这些点位的监测事权由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上收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央财政配套监测经费。

山东、北京等省份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由地市级上收至省级,监测费用由省财政和市财政共同承担。

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

“托管运营”模式是指政府仅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外包给第三方,政府仍保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队伍和职能,政府由自行提供监测数据转为部分购买第三方监测数据,其职能增加了对第三方的监管。

山东省首创“转让—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监测设备有偿转让给第三方监测机构,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维护,政府出资从第三方购买数据,政府主要职能转变为对第三方的监管。

表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两种市场模式上收监测事权减轻了下一级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加了上一级政府获取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与公平性。

依托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专业运营,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

山东省环保厅初步测算,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改革后,全省监测点位运行费用比原有模式降低了15%,每年可节约经费500多万元,监测数据准确率也明显提高。

省级上收监测事权和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站自行委托第三方监要声明.测反过来也带动了环境监测服务业的发展。

多项政策持续推进,第三方运维市场迎爆发期。

在“十二五”环境监测体质改革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监测事权上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并制定了“十三五”环境监测体质改革目标。

2015年2月,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并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

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又不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相关业务,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业务。

2015年11月,财政部、环保部印发《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8年,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的上收工作,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普遍实行。

中央上收的环境监测站点、监测断面等,除敏感环境数据外,原则上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第三方专业公司托管运营。

2016年11月,环保部印发《“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底前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到2017年进一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目前,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已经完成。

全国地表水2767个国控断面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将于2018年底之前完成。

到2020年,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预计水质监测第三方运维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1.3、监测因子不断增加,市场急遽扩容环保标准提高,更多指标纳入监测范围。

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包括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等指标。

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还包括总氮和总磷。

在具体监测因子的选择上,由监测站根据不同水域水质的不同选择需要的监测指标。

国家对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趋严,对环境监测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规定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21项。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对铅(Pb)、汞(Hg)、镉(Cd)、铬(Cr)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As)等污染物的重点防控,并兼顾镍(Ni)、铜(Cu)、锌(Zn)、银(Ag)、钒(V)、锰(Mn)、钴(Co)、铊(Tl)、锑(Sb)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控管理。

《水环境质量监测规范(2013)》中规定了国家重点水质站和一般水质站监测项目的常规项目要求。

国家重点水质站应增加非常规监测项目,一般水质站可参照执行。

表4、地表水监测项目1.4:《水环境监测规范(2013)》水质监测市场空间将急遽扩容。

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和各种规范的硬性要求下,水质监测指标将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监测因子的基础上增加重金属、VOCs、生物毒性、有机物等监测因子。

新增监测因子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更新、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水质监测的市场空间将急遽扩容。

2、地表水监测爆发,第三方运维崛起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为223.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环境监测整体的市场空间并不是很大。

但是随着“河长制”推广带来的地表水监测需求的爆发,以及环境监测事权的上收带来的第三方运维的崛起,我们预计水质监测将在“十三五”期间步入高速增长通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