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HTML5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年HTML5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年HTML5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1HTML5, 最新一代网页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5)1.1专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HTML5 (5)1.1.1HTML5动态多媒体交互特性契合移动互联网标准 (5)1.1.2国际互联网组织、移动厂商与各大浏览器巨头积极参与推动HTML5标准的最终确立 (6)1.2HTML5搭载微信平台实现二次爆发 (8)1.2.1首次国外投资失利,却借国内微信平台实现二次爆发 (8)1.2.2二次爆发成功时机俱备 (12)1.3HTML5改变网页前端内容呈现形式及产品分发渠道 (15)1.3.1网页内容形式由动态图片向视频制作演变 (15)1.3.2应用商店渠道商角色弱化 (16)2移动互联网端多场景应用 (17)2.1HTML5营销助推移动营销新增长 (17)2.1.1移动营销新形态---HTML5营销 (17)2.1.2HTML5的网页多媒体交互特征契合移动营销 (19)2.1.3营销传播路径实现病毒式营销闭环 (20)2.1.4行业格局初显,内容端由动态图片交互视频转换 (23)2.1.5HTML5营销企业:易企秀与兔展 (24)2.2HTML5游戏是游戏行业新的绿洲 (25)2.2.1手游后的新蓝海----HTML5游戏 (25)2.2.2HTML5游戏占巨大流量渠道,即点即玩即分享解决用户痛点 (27)2.2.3中重度和社交化发展方向,多渠道分发 (28)2.2.4新一轮游戏行业市场启动 (33)2.2.5HTML5游戏企业:白鹭科技--引擎平台联运商 (33)2.2.6国外HTML5游戏厂商研发先行,发行商数量集中 (35)2.3HTML5视频有效替代FLASH,实现跨平台网页视频直接调用 (36)2.3.1移动互联网视频增长迅速,流量占比过半 (36)2.3.2FLASH是PC视频编码霸主,HTML5从移动端实现逆转 (37)2.3.3HTML5契合移动互联网视频需求,巨头支持 (40)2.3.4HTML5除占领FLASH存量市场,还形成新的增量市场 (42)2.4HTML5嵌入APP实现HYBRID APP与轻应用平台结合的形式 (43)2.4.1类似PC端桌面应用向浏览器转换,移动端也经由native app向web app的转换 (43)2.4.2Web app实现hybrid app与轻应用平台相结合的形式 (44)2.4.3微信小程序是仿HTML5语言改编的特殊封闭系统 (46)3HTML5是移动终端新绿洲,WEB领域新蓝海 (48)3.1HTML5发展趋势展望 (48)3.1.1设备端由移动设备终端向物联网设备渗透,跨多种平台终端 (48)3.1.2垂直领域细化 (49)3.1.3与3D/VR/无人驾驶新技术结合,提升用户体验 (50)3.2HTML5资源整合企业 (51)3.2.1云适配:移动办公领域全平台方案解决商 (51)3.2.2火速轻应用:全平台资源整合 (54)图表目录图表1:从桌面应用到移动端互联网应用发展历程 (5)图表2:HTML发展历程 (7)图表3:W EB APP开发语言 (7)图表4:HTML5开发博弈过程 (8)图表5:2010-2012年HTML5第一次投资状况 (8)图表6:“围住神经猫”HTML5游戏上线表现 (9)图表7:2014-2015年HTML5游戏数量 (9)图表8:HTML5在美国的关注度趋势 (9)图表9:HTML5在中国的关注度趋势 (9)图表10:HTML5国外投资状况(按融资时间排序) (10)图表11:HTML5国内投资状况(按融资时间排序) (11)图表12:中国移动网民规模 (12)图表13:月度微信用户数 (12)图表14:智能设备出货量 (13)图表15:年均移动网速 (13)图表16:季度互联网市场规模 (14)图表17:移动互联网流量与用户数 (14)图表18:HTML5二次开发环境成熟 (14)图表19:HTML5相关特征嵌入产业链上下游环节 (15)图表20:HTML5实现网页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15)图表21:HTML5表现形式发展 (16)图表22:HTML5与NATIVE APP 比较 (16)图表23:N ATIVE APP分发渠道 (17)图表24:2016年第2季度中国全渠道应用分发市场份额 (17)图表25:移动营销发展历程 (18)图表26: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18)图表27:中国移动营销占网络营销比重 (18)图表28:宝马HTML5营销酷炫效果 (19)图表29:用HTML5实现的水面特效实验 (20)图表30:移动端二维码入口 (20)图表31:病毒式营销与传统营销 (21)图表32:HTML5营销热门应用覆盖率 (21)图表33:HTML5营销效果玩法 (22)图表34:HTML5营销商业模型 (22)图表35:HTML5营销数据反馈闭环 (23)图表36:移动营销市场规模与占比 (23)图表37:易企秀和兔展 (24)图表38:易企秀C端用户多样化服务 (24)图表39:兔展2B端特色服务 (25)图表40:易企秀与兔展比较 (25)图表41:端游、页游与手游市占率 (26)图表42:移动游戏占比 (26)图表43: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 (26)图表44: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 (26)图表45:HTML5游戏数量与用户规模 (27)图表46:HTML5游戏与移动游戏用户规模 (27)图表47:HTML5游戏融资热潮 (28)图表48:HTML5游戏产业链及环节变化 (29)图表49:HTML5游戏产业链公司规模分布 (29)图表50:2016Q1HTML5游戏付费及ARPU值 (30)图表51:2016Q1HTML5游戏留存率 (30)图表52:HTML5游戏流量入口 (31)图表53:HTML5用户游戏会话载体分布 (32)图表54:HTML5游戏渠道占比 (32)图表55:中国移动游戏渠道玩家覆盖率 (32)图表56:移动游戏市场规模 (33)图表57:白鹭时代产品 (34)图表58:白鹭科技营收数据 (34)图表59:SOFTGAMES现状 (35)图表60:SPILGAMES发展历程 (36)图表61:全球月均移动网络流量 (36)图表62:互联网视频用户规模 (37)图表63:移动领域活跃用户规模规模TOP10 (37)图表64:移动领域用户访问时长TOP10 (37)图表65:FLASH辉煌史 (39)图表66:A DOBE公司停止对FLASH的支持 (39)图表67:HTML5与FLASH比较 (40)图表68:V IDEO元素支持的三种视频格式 (41)图表69:A UDIO元素支持的三种音频格式 (41)图表70:巨头纷纷抛弃FLASH,拥抱HTML5 (41)图表71:各浏览器对HTML5支持情况 (42)图表72:HTML5视频新形式:内容、跨屏、互动 (43)图表73:N ATIVE A PP下载量 (44)图表74:原生、HTML5、混合APP比较 (45)图表75:应用程序分类 (46)图表76:轻应用平台对象 (46)图表77:小程序核心概念P AGE (47)图表78:全球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 (48)图表79:全球月均移动网络流量 (49)图表80:M2M月均移动网速的提升 (49)图表81:医学图像浏览器 (50)图表82:护理业务信息系统 (50)图表83:NU T ONOMY推出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出租车 (51)图表84:跨屏云的核心技术原理 (52)图表85:E NTERPLORER的跨屏应用 (53)图表86:火速轻应用公司业务体系 (54)1HTML5, 最新一代网页标准通用标记语言1.1专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HTML5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web语言,与之相对应的有编程语言(C、C++、C#、Java)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

HTML的构建基础有元素、属性和文字,页面内可设计表格、图片、音乐、视频和超链接等,是web编程基础,通过浏览器来表达,以此实现网页互连。

HTML5是HTML4的升级版本,它的制定推动力及特征都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

HTML5是一个页面酷炫的移动端onepage网站解决方案,包括新增的audio/video标签,交互的canvas/拖拽特性,调用本地存储,实时双向的websocket通信,还有地理定位功能。

1.1.1HTML5动态多媒体交互特性契合移动互联网标准PC端的发展经历了由桌面应用为主到浏览器为主的转变,而流量的入口主要是浏览器,类别主要有搜索引擎、社交网站、门户网站、网址导航等等;而随着PC端到移动端的发展,移动端也经由着本地应用到互联网应用的转型,移动端流量的入口主要是APP、分发平台、浏览器、线下渠道等,APP端口主要有超级APP和垂直领域APP构成,超级APP以微信为代表,它从即时通讯切入,同时嵌入其他各种应用;而垂直领域的APP则分各类,如美化工具、地图、教育等。

图表1:从桌面应用到移动端互联网应用发展历程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随着PC端向移动端的重点转移,以及移动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也就产生了制定一套关于移动互联网标准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网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它的特点是随时随地和个性化,网络个性化表现在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用户与网络的交互性增强,视觉感要求提升。

HTML5是HTML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奇点,它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跳跃,新增了audio、video等多标签,有着丰富的功能特征,可以在移动端呈现丰富的网页表现形式,不论从开发者还是用户角度,都契合移动互联网的需求。

(1) 开发者角度:低成本、易开发、广适用①向前兼容: HTML5兼容HTML4及之前版本,原网站可以留存,而不会消失;②编码容易: HTML5更新了编码语言,有大量开源库,使其更易懂,程序员开发更轻松、更敏捷、更灵活;③成本低廉: 相比于native app,HTML5的开发成本低,统一性强,改变用户习惯,绕开了传统分发渠道,有着更低的开发及维护成本。

④适用广泛:HTML5是网页语言,开发出来的一套代码只需微调即可适用于各种终端,而移动端APP则需开发专门的代码,安卓与IOS端的代码也不同,适用范围单一。

⑤快速迭代:HTML5是基于网页的,可以实时更新,打开即可使用最新版本,根据用户反馈实现快速迭代,开发者可以随时与用户沟通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率。

(2) 用户角度:多媒体交互、实时连接、跨平台①跨平台终端: HTML5的实质是web app,它的开放式架构使之能跨多个浏览器,跨多种终端设备持续运作而无需任何下载安装,它可在IOS、Windows、安卓或其他平台运行,不过实际场景应用时,不同浏览器对系统的兼容和功能实现的差异也会不一样,而目前HTML5主要是从移动设备端切入,该特性下用户即可实现不同终端的任意切换;②多媒体极致体验: HTML5新增了video、audio的功能,可实现网页上的视频及音频操作,它与Canvas和CSS3协同使用,可在浏览器上直接绘制矢量图,实现网页丰富性设计,三维多媒体逼真效果,有替代FLASH趋势,在移动端带给用户视觉听觉效果的极致享受;③交互便捷: HTML5配合Canvas API可简单绘制热点图收集用户体验资料,支持图片的移动、旋转、缩放等常规编辑,实现网站操作,提升互动能力,增强个性化,而且HTML5的动画播放与用户点击行为相配合,使用户实现与产品的交互;④双向实时通信: 通过WebSockests和Web Workers API实现真正的实时数据通信,它提供了更为简洁的数据传输平台,支持服务器主动向客户推送数据,而不用经过中间介,方便完成Web的双向通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