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46.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分封,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7.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
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A. 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 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C. 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 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48.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 青苗法B. 农田水利法C. 方田均税法D. 均输法4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沙俄1861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C.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0.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②目的是富国强兵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51.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5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 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B. 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 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 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53.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因为这两场战役A. 战役规模巨大B. 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 持续时间特别长D. 伤亡数字特别巨大54.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l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
这一事实说明A. 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B. 法国工人为自身的自由而战C. 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 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5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意大利背信弃义B. 同盟国内部不团结C.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D. 协约国稳操胜券5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A. 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 凡尔赛体系D. 雅尔塔体系57.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
”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A. 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B. 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C. 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D. 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58.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欧洲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列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A. 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B. 公约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C. 公约是欧洲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D. 战败国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国59.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相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B. 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C. 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D. 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60.下列《九国公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A.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C.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D.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61.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A. 伸张正义B. 铸剑为犁C. 强权政治D. 助纣为虐6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开罗宣言》。
下列关于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罗斯福、斯大林、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B. 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怀抱C. 会议就战后处理日本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商讨D.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63.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②在意埃战争时为意大利提供了方便③西班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4.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 1处错误B. 2处错误C. 3处错误D. 4处错误6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有①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②绥靖政策,养虎遗患③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轴心国的重要保证④世界和平需要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66.二战老兵贝克绘制了一张自己经历的战争行程图,图中他的足迹按时序先后走过波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等8个国家。
贝克是二战时期的A. 英国士兵B. 法国士兵C. 德国士兵D. 苏联士兵67.某位英国首相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说此话的是A. 托尼·布莱尔B. 温斯顿·丘吉尔C. 尼维尔·张伯伦D. 劳合·乔治68.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9.“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为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
这一冲突是()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 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 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70.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联合国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B.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惨遭遇C.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D.犹太人的圣地是在此地的耶路撒冷71.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下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家和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这表明A.冷战重点转移至中东地区B.冷战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进程C.意识形态的斗争愈演愈烈D.中东地区的区域霸权主义盛行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第1题26分,第2题22分,共计48分)1.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10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4分)(2)在古代,历代不少统治者把儒学这个工具用得很成功很到位;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抬孔砸孔的事件有哪些?(6分)其意图又分别是什么?(6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
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
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
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1)美国实行《租借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8分)(3)结合所学回答,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除《租借法》外,还有哪些重要事件?(6分)高二年级(2018届)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第1题(1)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或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或君主立宪、或康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或民主共和、或新旧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任答5点即可,1点2分;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