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合作探究
说明语言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⑤
“左右”表示概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和周密性。
表达方式: 说明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表达效果: 平实 准确
合作探究
说明语言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内陆

近海
西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 山 山 顶 和 山 腰 的 差 异
古今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导 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 成
物候现象差异
合作探究
说明顺序
现象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感知
把文章划分四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1-3): 第二部分( 4-5): 第三部分( 6-1):0 第四部分( 11-)1:2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 1-3 )
1、第一段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和说明 方法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的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 壮之态。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秋天的肃杀气氛。 “销声匿迹”,用词典雅,描写昆虫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 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用词典雅、形象,描写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拟人修辞,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象是位知冷知 热、善解人意的天使。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
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翩 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农 谚: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 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整体感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 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 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⑦ (“只”“就”二字可删除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5、重新拟一开头,与原文做比较,说说它 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 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 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原文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学性和可 读性,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 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 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 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 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 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 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 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 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合作探究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 语言”指的是什么?标题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 象” 。
时间顺序。 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开始唱歌。
合作探究
3、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 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传语”“暗示”“唱歌”要我们“耕 地、种谷、插禾”,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4、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拟人。“传语”“暗示”“唱歌”,好 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 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 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有情趣。
物候学。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下 列信息: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整体感知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 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 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整体感知
3、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合作探究
5、“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两个短语能否颠倒 顺序?为什么?
不能。“草木荣枯”照应下文杏花开、 桃花开,“候鸟去来”照应下文布谷鸟唱歌, 上下文语序一致。
6、第一、二段列举丰富的自然现象是为了引 出什么内容?
物候——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合作探究
7、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 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 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 号改为分号吗?为什么?
;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
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精确
沿海地区的春天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模糊
你能在本文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合作探究
说明语言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③
“许多”表示大多数,说明还有例外,并 不是所有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合作探究
默读第二段
1、第二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杏花开了——传语——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暗示——快种谷子 布谷叫了——唱歌——割麦插禾
举例子,举了三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说
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 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的道理。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 衰草连天
• 植物孕育果实 • 风雪载途
• 果实成熟
•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冰雪融化
次第开放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 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 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秋叶簌簌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
合作探究
说明方法
判断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1、到了关近于代说,明利方用法答物题候技知巧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③
下①定义确。定科说学明准方确法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学。
2、北②京(的简物要候概记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 果19、6③1榆年叶迟一梅十般、作天西用左府右海,棠比、19丁60香年、迟刺五槐六的天花。期⑤比
合作探究
说明方法
第一段使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具体形象地介绍了物候现象。
第二段举了3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说 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 事”的道理。
合作探究
说明语言
本文的语言除了简洁、生动、典雅之外,还有准确和 周密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
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家。中国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了我国 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 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的《物候学》、《中国五千年来气候 变迁的初步研究》等论文经过半个世纪 到今天,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竺可 桢在一生中,勇攀高峰,不仅为祖国争 得了荣誉,也为我国物候学增添了光彩。 他的功绩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远值得 我们怀念和学习的。
④举例具子体、作列用数(字结、合作上比下较文。、具注体意有段力首地句说)
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说明方法
3、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 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 结束,夏天就到了。⑦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有力地说明
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 由主要到次要
综观 全文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首先)主要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经度差异(第二) 高下差异(第三)
局部
古今差异(此外)次要
本质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主要
次要 局部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合作探究 第8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4、物候第现6-象9南段北总差体异上的来日数看因,季运节用的了差什别么而说不明同”方。法 ?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 临的四个因素。
合作探究
说明方法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 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 子,这是为什么?
举例多少应按照需求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 ,一般人笼统地认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 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 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是偶然性, 举两个例子,更具有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
化了,显得新颖生动而有情趣,引起读
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 ( 6-10 )
用地理课所学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什么叫纬度?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