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思想感情解题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思想感情解题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思想感情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 曾少媚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明确考点

1. 明确考什么

指导书79页,明确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赏析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2.明确怎么考 回顾广州市近五年中考古诗词题

年份 作品名和作者 题目 2016中考 》 《饮酒(其五)陶渊明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015中考 《水调歌头》 苏轼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014中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1)“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对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 2013中 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12中 考 《月夜》 刘方平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3分)

可知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2

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评一评,给下列答案评分: 2016中考《饮酒(其五)》陶渊明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A: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思乡,壮志难酬的心情。( 1分 ) B: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悠闲自得,热爱大自然。( 2分 ) C: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之情。( 2分 )

D: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悦、欣慰之情。( 2分 ) E: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欣慰之情。 ( 3分 ) 据《2016年报》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 1、没有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或整体上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导致分析不够准确。 2、学生对诗人的生平了解过少且对诗句内容不理解。 3、对诗人的情感理解不正确或者套用一些常见的术语。 …… 三.检查前置作业:七――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内容分类(课内古诗词有29首,课

外古诗词有60首,共89篇),根据给出的题材给诗歌分类。

四.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 3

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解题思路:了解诗人经历风格和诗歌写作背景 分析: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书写力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风格豪放悲壮。

明确:抒发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感情。(2分) (如果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把握思想感情就不难了)

2.复习时要熟悉典型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混乱,不少有志有识之士,内心充满失望和抑郁之情,并时常流露在诗文之中。 盛唐,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如王维、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等 。 晚唐,唐诗的夕阳期,这个时期没有理想,只有悲哀,哀伤与华艳构成了这个时期诗歌的主要特色。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 4

南宋,因中原沦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悲情与激愤共存的历史阶段,此时的诗词或表达沉湎旧梦的哀婉伤感,或充满收复中原的慷慨激昂。如陆游、辛弃疾等。

3.复习时要熟悉常见诗人境遇 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胸怀一统天下的雄伟霸气,如《观沧海》。 晋陶渊明厌恶世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如《饮酒》。 唐代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他怀才不遇 ,云游四海,有抑郁苦闷、思念忧愁,但也有对生活仍然积极乐观,风格豪放飘逸。如《行路难》。 唐朝的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他饱受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他的诗多为深沉忧郁、忧国忧民思念家乡。忧国忧民,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北宋爱国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练习:用“知作者”法,思考下面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题思路:了解诗人经历风格和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怀才不遇 ,云游四海,虽有抑郁苦闷、思念忧愁,但对生活仍然积极5

乐观,风格豪放飘逸。他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言诬陷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又开始了漫游生活。753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叔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明确:

抒写作者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愤懑(2分)

(二)看标题,抓题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词也不例外。有些古诗词的题目就透露古诗词思想感情。

1. 关注标题,思考下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题思路: 从标题入手,抓题眼,即抓住题目中关键词,得知一些有效信息,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左迁”一词可以知道作者的朋友王昌龄被贬官。 “龙标” 地名,今湖南黔阳,唐代时很偏僻可知贬地遥远偏僻荒凉。 “遥”意思是相距遥远。 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关心以及对朋友的思念、牵挂 之 6

情。

分)2.练习:用“看标题”法,思考下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 岑参 唐 官归 京 白雪 歌送 武判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抒发作者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以及因离别引起的惆怅之情。

(三)抓关键:很多诗词都会有一句透露诗人情感的句子,即关键句。 用“抓关键”法,

思考下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1. 李白渡荆门送别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

关键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把握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分)练习:用“抓关键”的方法,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怀?(22. .崔颢唐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

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把握思想感情:

(四)明典故,随诗释义古诗词中的典故和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所以,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又何妨?持节云中、鬓微霜, 酒酣胸胆尚开张,看孙郎。为报倾城随太守,冈。亲射虎,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8

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2、典故归纳 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