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理念解读

教学设计理念解读

教 学 设 计
(基本理念与要求解读)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进度,本课时教学的主题
教学时间
课时执行时间
课 型
复习课、新授课、考试课
集体备课要点
教学目标标的确立必须在学科目标和分段目标的基础上,紧扣教材和学科课程标准,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理有据确立“三维”目标。切忌盲目抄写教参,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集体讨论结束设计是否能对本堂课有整合效果,结束能还给课堂带来延伸和拓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综合集体意见,进行修订。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为检查、反馈和巩固本课时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任务是否完成,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所以,作业布置要切合教学内容。作业方式要做到多样化,可包含口头、实践活动类的作业;另外,作业要分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杜绝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




简明扼要再现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和思路。突出学科特点,呈现知识网络和活动主线。做到巧妙、精炼、合理、美观。同时要求书写规范,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教学流程设计
集体备课要点
(1)导入设计。科学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端,要精心构思,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呈现新课内容的方式设计(辅助板书授课名称或标题)。
(3)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决定本堂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课堂资源生成的导线和引子,同时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堂的活跃程度。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条理性、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要能适当应对课堂生成。
学科集体备课组根据主备人提交的主备意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主备人根据集体意见,对自己的主备流程进行再次修改和补充。并在此栏记下集体意见和建议、修改和补充情况。以备课后反思和再次进行修改。
学生问题
预设
根据学生基本情况、本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预设本课时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障碍。也就是对本课时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的预案。
集体讨论中可分享和交流本课时教学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集思广益,使预案更完整、更充分。
教学准备
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择教具,并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教师要提前试做,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集体讨论作业布置的数量、方式、分层方式等是否恰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教学反思
此栏目为随堂反思,针对本课时教学中某个教学环节,如:流程设计、方法选择、导入技巧、问题设计、关注学生、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目标效果等某一个环节(或更小的细节)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要做到及时、准确,以促进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学科组同事可针对主备人的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供主备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教学方法
完成教学目标所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法、活动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归纳与总结法等等。方法选择要体现教学观念、方式、过程的变革,体现学生差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
集体讨论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可取,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或补充。
在学科组中提交个人主备想法,由学科组成员进行集中讨论研究,再记录学科组同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
教 学
重难点
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认识水平 、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准确定位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把握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上存在的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同样可以提交学科组讨论,确定是否恰当。
(6)结束设计。本环节是对本课时教学的小结和归纳,要对所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进行归纳总结,对课堂进行强化和拓展,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收集学生是否还有问题和疑惑,要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全方位关注,同时把课堂结束的“句号”变成“问号”。
学科集体备课时就深入讨论主备人的练习设计和活动安排是否具有针对性、科学性,通过练习和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是否能突破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主备人综合集体意见后在此栏记下修改和充分意见。实践完成后再进行反思,并记下效果。
教学流程设计
集体备课要点
(4)练习(活动)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底而不封顶。同时,练习设计要紧扣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形式要多样,方式要灵活。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5)教法(导法)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安排,教师将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去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练习的过程中,务必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做到全员参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