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 生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 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 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 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 友救济为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 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是从不关注人生的审美价值,从不关注人性的自然发展, 而是执著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生命价值已经本末倒置了。人性的纯真已然完全丧失。因 此,美与世俗的生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美在世俗生活中遭到了践踏,一切美好都已被世 俗“零落成泥辗作尘”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爱情的毁灭,大观园 中“女儿国”的最终消亡,都象征了美的终结。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 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 是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开谈 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将艺术扩展到了文学之外的广袤空间,如服饰、化妆、器用、 建筑、园林、饮食、医药、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等,几 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红楼梦》是一部记 录并创造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
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 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 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 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 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 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 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 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 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在《红楼梦》中,雪芹以他的彩笔和椽笔,使我们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地看到了 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 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逢,他 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心灵……你可以一一地从《红楼梦》 中,从雪芹笔下,寻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写照!中华民族面对的“世变” 是“日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与境界,都是不应也不会亡失的——它 就铸造在《红楼梦》里。这正有点像东坡所说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 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逝者未尝往也。”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 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
四、整本书阅读
曹雪芹及红楼人物谱
1.人手一套,不要简本。 2.提前读1—5回 3.精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4.查找复印红楼人物谱
曹霑 字梦阮 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满 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 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 人和均占 。“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 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 “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 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因为在历史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 比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定然能 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世 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
三、古典诗词对联
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 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 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 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 粥酒常赊”。
《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 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 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 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整体把握】 《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 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 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 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 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 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 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 结局。
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人的灾
难和不平,往往很难被另外的人所感受,理解。但是悲剧艺术将最有价 值的东西的毁灭呈现在人的面前,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的 毁灭,从而唤起同情,引起思想的共鸣,产生一种悲剧的美。这是一种 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包括美与丑)作用的结果。而这 种美学的悲剧,更多的强调最终抵抗的无效。《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 每一个悲剧主体都处在特定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悲剧都是由其主体的 价值选择和现实关系得复杂关系造成的,是一种悲剧命运与历史必然相 统一的美学意义。
一、美学价值
1.美与世俗生活的对立
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 特质”。在《红楼梦》中,所谓美,不仅仅是大观园中那些少女美的外形,更多的还包括 他们美的思想,美的心灵和美的才能。如对林黛玉的那种轻灵超然,不染尘埃的艺术形象 即代表了这种美的极致,而贾宝玉最倾慕林黛玉的正是这种极致的美。
周汝昌:《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
2012年5月31日,一代红学大师周汝昌 先生去世,终年95岁。如今,红楼犹在, 先生驾鹤西去。世间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 曹雪芹。
《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 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 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形式, 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 心境,但他并无“救世主”的气味。他如同 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 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
二、名家谈红楼
蒋勋:《红楼梦》佛经,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 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 的书。《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 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 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 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 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 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 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 经”。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 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 都是觉悟。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 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 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 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 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 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 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 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 月,一个人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 夏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二回 第三回
第二回是交代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 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 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 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 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 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1.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 分别在第一回
2.玉在柜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第一回《甄干隐梦幻 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
3.身后有馀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 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 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 两鬓又成霜?
要整体把握 《红楼梦》,要先 做到两点:熟读前 五回,记住两张表 (贾府人物关系表、 贾府平面地图)。
其中前五回是 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 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