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观后感、影评当你想描写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然而却……图书管理员又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五星只代表力荐,不代表满分。
嫌这部电影不够硬的同学,不管你是文科生、理科生,还是特别特别厉害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宇宙级科幻小说《三体》粉,KipThorne会出一本解释片中科学设定的书,你们可以等书面世,另外在reddit讨论的学神们要不要再去看遍电影啊?事实是,这部电影尽管有Kip Thorne这样的物理学巨擘保驾护航,却意外的好懂亲民,我就算想写高哔格影评分析剧情都不知道哪里入手,简单地说,就是地球快咽气的时候,NASA 发现土星附近出现了一个虫洞,虫洞只能人为制造,尽管不清楚到底谁干的,但是虫洞可以大大缩短宇宙旅行距离,因此人类有了寻找新家园的可能性。
第一批派出的探索者有三个反馈了积极信号,于是主角团就穿越虫洞找这三颗星球。
在前两个星球历险后,燃料不足以支撑回程,所以Cooper利用黑洞引力让Brand去找第三颗,自己则随着脱离的舱体进入黑洞。
后来发现黑洞内部的世界由五维度生物(未来人类)制造,而就是他们引导着过去的人类拯救自己,Cooper领悟后开始当图书管理员引导自己并传给女儿信号,最终解决重力难题,拯救了大家。
本片在理念上没有硬伤,乔纳森诺兰对情节中一些“bug”的解释我翻译好后会放在影评结束的部分,下面是一些大家可能感兴趣的细节:1、交通工具不断旋转的环状结构飞船是母舰Endurance,在拉撒路任务的第一阶段相当于一个空间站,不断传回虫洞那头的消息。
它有12个(3组)太空舱,包括4个引擎、4个永久舱室(比如实验室和科学家的居住舱)、4个携带殖民物资可脱离母舰的舱室。
Ranger飞船不止一艘,主角们搭乘Ranger1号登上了Endurance,以后也一直用的1号。
在Mann博士的星球,Mann用计把主角们引离1号,抢夺1号后强行和Endurance对接未果,1号报销。
而在黑洞附近,Cooper搭乘了Ranger2号把自己推射进黑洞,得以让Endurance 继续前行。
Lander是用于运载携带殖民物资太空舱的登陆船,体型庞大宛若运输机,就是Brand开去救Cooper的那艘。
后来这个庞然大物愣是赶上了Endurance的旋转节奏,和其达到相对静止后对接了上去。
在Endurance滑过黑洞的时候,为了给母舰减重/节省燃料,它和TARS搭乘的Ranger2号一起脱离了母舰。
2、TARS和CASE这两个是军用机器人,外表貌似致敬2001里无处不在的黑石碑。
它们拥有通过磁力枢纽拼合起来的四个主块,每个主块又能延展出更多的小磁力长方体,所以不但能奔跑、公主抱,还可以伸出灵巧的小手指“手动”操作飞船对接。
诺兰就是为了避免以往科幻片对机器人相当独断的设计理念(尽量拟人化),才设计出了俄罗斯方块般的萌物,日后也许可以出手办。
尽管看似黑石碑,但是幽默感和绝对服从让其显得特别可爱,在经历了2001里的HAL后,你还想要求人工智能怎么样。
在片场这两个机器人由喜剧演员Bill Irwin手动操纵,方法如同操纵牵线木偶,后期他的身影会被抹去。
机器人如此生龙活虎,这位功不可没。
同时他也是话唠TARS的配音。
TARS 的小伙伴,优雅寡言的CASE是Josh Stewart配音的,没错,就是TDKR里贝恩的一号小跟班,戴红领巾的小哥(/celebrity/1004844/)。
3、黑洞和虫洞Kip是个好老师,可以把复杂的理念解释得很清楚。
影片里相当形象地解释了虫洞。
它就是借助空间折叠、连接超远距离两个地点的快速通道,所以太空旅行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这也是拉撒路任务最关键的部分。
黑洞吸收一切物质。
主角们在燃料快耗尽的情况下,利用黑洞的超强引力靠近最后一个星球,如果你玩了配合电影发行的app,就知道此时只需要控制方向,别让飞船离黑洞太近(会被吸)或者脱离轨道(会遗失太空)。
最后应该是利用了飞船部分脱离产生的反作用力给Endurance提供向前的动力。
黑洞和虫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人们对黑洞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之内的事情一无所知,正因为一无所知,所以理论上编剧们怎么玩都行。
A计划的关键在于重力,我猜,这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把地球上的人都送上殖民星球,而现在的人类科技无法达到如此水平,因为我们对重力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我们需要关于黑洞里奇点的一切资料。
这在Brand爹看来毫无希望,所以A计划一开始只是个忽悠人的幌子,B计划的500受精卵倒是更为现实。
4、黑洞里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未来怎么样马修的几个惊诧脸镜头配合光怪陆离的黑洞内部景象,相当明确地体现了导演致敬库布里克的少女心。
这里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三次元人类的认知,是打破次元墙、混淆时空的存在。
层层叠叠的嵌套时空不由让人想起了Inception和诺兰处女作Doodlebug。
看来折叠、旋转、重力/物理规则的改变确实是他的菜。
对于这一切混乱,剧本将其推给了五次元生物——未来人类。
是未来的人类制造了虫洞拯救过去的自己、未来的Cooper领悟了这个道理后发暗号引导自己上船。
Kip Thorne把关的剧本都没解释具体原理,说明这里的具体原理显然不需要我们理解,我们只要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就好了。
按照乔纳森的解释,黑洞的视界之内相当于有一个信箱,可以接收来自未来的信件,你只有到达黑洞才能发现这个信箱,而这个信箱也只能放在黑洞里,借由重力和一些特殊条件(比如爱)才能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黑洞里叠加了各种时空,未来人类把所有需要的数据和方程都通过TARS之口告诉了Cooper,Cooper再以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把信息翻成摩斯电码传给女儿的手表。
简单地说,就是未来的某个时刻,人类要做一件拯救祖先的事情,不做不可以,如果不做的话自己就不存在。
这样一说是不是像因果律武器?先达成“人类存活”这个结果,再导出拯救自己的过程。
因为黑洞里时空可随意操纵,所以一切都好说_(:з」∠)_英灵Cooper,对界宝具为因果律武器:那一年送给女儿的表。
在这件任务完成后,信箱关闭,Cooper通过某条快速通道被抛到了土星附近(即出现虫洞的地方),时间这种概念在事关黑洞的时候显得无关紧要,所以大家不必在乎这一瞬间过去了多久。
总之,因为一切皆有可能(积极版墨菲定律),所以男主在茫茫宇宙中被拯救也是可能的。
他醒来时所在的空间站是人类暂时栖居的新家园,基于Murph攻克的重力难题建立。
Brand幸运地发现男朋友(死了)的星球适合生存,因此那颗星球将成为人类的殖民地。
技术性的讲完了,我的心情也稍微平静了一点,没有刚开始那种怅然了,接下来是我的个人感受。
我知道这部电影算是会有争议的那一种,有人会称其神作,有人会大失所望,所以各自保留观点吧。
现在想想Interstellar还是翻成星际之间好,星际穿越好像只注重穿越虫洞(在电影里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只是个基本设定),“之间”却注重距离与联系,回味无穷。
↓首先我们恭喜导演完成了一个让人惊叹的突破——尽管Cooper是个鳏夫,这意味着男主仍然是死老婆的命,但是这部里的女性角色居然都活着且不是坏人。
这就让马特达蒙的所有戏份都让人忍俊不禁。
他的角色自拍摄起就被渲染得太过神秘,冰岛拍摄时和四人主角团钻一个帐篷密谋、几部预告里都没有出现他的脸(只有背影)、他的角色几乎未被谈起以至于人们以为他只是贡献了声音报个倒计时什么的——万万没想到一脸憨厚的马达承担了“人性阴暗面”部分。
没错,他就是人类版HAL,前半部电影一直在夸赞Mann博士有多棒,就如2001里HAL是公认的最强电脑一样。
这张朴实的脸给人一种格外可靠的感觉,不过却被恰到好处的BGM出卖了(山巅对话的配乐一直很诡异,我差点以为那是马达的flag,比如他说了一半就会被风吹起的石头削了脑袋之类的)。
科幻片硬核到一定境界就变成了恐怖片(比如2001),也许关于剧情大家会争论不休,然而对配乐肯定是一致好评。
汉斯似乎很久没写过如此平和却直击人心的音乐了,当初的情况是——“我能说的只有这些:在我开始之前,也就是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克里斯跟我说…汉斯,我会为你写一页纸的文字,然后给你一天时间,你只要把这页纸带给你的任何想法都写进音乐,无论是什么。
‟“那页纸和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准确地说,克里斯那天写下的东西,或者说他希望从我这得到的东西,更多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而非电影情节相关。
他真的深知如何触动我的内心(get under my skin)。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游戏。
”如果这部电影让你不止一次潸然泪下,父女的演技是一方面,配乐则同样是胜负手。
配乐讲述了汉斯自己的故事,那里有回忆和感性的力量,饱含着无止境的汹涌情绪,这些情绪凝练成了与电影相称的心境——超越时空的爱。
这个非常G级的主题可能会让部分观众失望。
诺兰是复杂叙事、烧脑剧情、悬念、反转的代名词,可以说是大卫芬奇的光明版,前提是他和大卫芬奇共同具备的特点——出乎意料的狡黠和对人心的洞察。
然而星际穿越既没有格外意外的段落(来自未来的消息+反叛的好人都谈不上创新),居然还爱满人间,似乎真的更适合斯皮尔伯格。
然而从一系列的访谈里我们得知,诺兰,抛开以往那些辛辣,其实是个行事果断的古典派,对老少咸宜的家庭片感情深厚,一旦得到最顶级的资源,立刻会着手干自己想干的事。
在华表殷切的“买买买,你要什么我们都给你”的鼓励下,他拍出了这部好莱坞没有公司敢交给任何导演拍摄的电影:——一部绝对现实主义的硬科幻,它硬到制片人/编剧是与霍金齐名的物理学家,履历表里赫然有一篇《虫洞,时间机器与弱能量条件》;它现实到飞船内部几乎全是模拟信号而非酷炫至极的数字信号,而主创们认为最超越现实的东西居然是其他太空探险片飞船最基本的设定:休眠舱,影片主题则是如今人类也在面临的难题:饥荒与沙尘暴;它朴素到一块绿幕都不用,能实景则实景,能模型则模型,不能模型用投影,总之要让演员真的和场景互动——你找不到比它更硬、更现实、更不闪耀的科幻片了,它甚至没用一点小花招,连真空里的无声环境也是真的无声,我是说,真的无声。
制片厂不允许电影里不用一点音轨,因为绝对寂静会让观众恐慌,诺兰一拍桌子说太好了,就要这个效果……就是这样一部完全基于现实、由著名mind-fuck导演制作的电影,却拥有最不可思议的两个内核:爱,以及神棍般的拯救方案。
这让刚才那一段的铺垫成了无关紧要的细节,管你是多高大上的严谨学术设定,总之一切设定为剧情服务,而在绝对现实的基调下,影片用完全跳脱现实认知的方法给出了一个happy ending。
这是诺兰一开始就打算好的,他想描绘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和一个完全“跳脱”的结局,和先前铺垫的未来一点都不相称。
不巧的是,高维度生命的介入,这点2001已经用过了。
如果我没看过2001,我可能觉得这种处理方式十分天才,可是我们都认识Dave,都认识黑石碑,都经历过不明觉厉的黑屏和精神污染MAX的银河映像,所以,即便这次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视野、叹为观止的嵌套书架——有棱有角、冰冷、机械,诺兰的一贯风格,在盗梦里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可它还是让人一直想起库布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