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老年病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老年人的疾病谱中与青年不同,即使患同一种疾病,老年人和中青年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 一]. 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代偿能力差,感觉、体温、呼吸、咳嗽、呕吐
等神经中枢的反应性降低,使一些老年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不典
型。
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老年人可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可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只有一般性的衰弱或意识障碍,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或表现为肩痛牙痛等,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也显然较年轻人多,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者有更多的无痛心肌梗死,故容易延误诊断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甚至缺乏呼吸道症状,更缺乏典型的肺炎症状,因此有人称其为“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炎” 常无发热或寒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也可能一开始就出现表情淡漠嗜睡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心率失常、休克等心血管病的症状;另外尿频、尿失禁、尿储留、脱水等症状亦常见。
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必须全面的检查,仔细的观察,以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 二]. 多病共存老年人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先后发生变化,故
往往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老年人患多种疾病可能是青中年疾病 的延续和逐渐累加, 也可能是老年期的新发病。
多病共存的表现 形式可以是同一器官的多种病变, 以心脏为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肺源性心脏病、传导系统或瓣膜的退行性病变可同时存在;
也可以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 如不少老年人患高血压病、 冠心 病,还同时患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或伴肾功能减退等。
纪 90 年代北京医院统计 80— 89 岁的住院患者平均患 9.7 种疾 病,90 岁以上者平均患 11.1 种疾病,没有一例患者仅患一种疾 病,提示老年人患病的种类随增龄而增加。
老年人的多病性在感 染、创伤或出血诱发之下, 很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给治疗 带来一定困难, 在治疗老年疾病时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 部病史,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缓急,制定个体化、多科学的
综合治疗方案。
典型,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时, 往往病情严重或迅速趋于恶 化。
由于组织器官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 在急性病或慢性病 急性发作时, 容易出现各种危象和脏器功能衰竭等。
如老年人的 消化性溃疡, 平时无明显胃肠道症状, 直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是 才就诊, 发现时已并发出血性休克和肾衰竭, 病情迅速恶化。
老 年心肌梗死起病时仅感疲倦无力、 出汗、 胸闷,但很快出现心力 衰竭、休克、 严重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应对 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全面考虑, 高度重视并严密监护, 千万不能
20 世 [ 三 ].
病情重,变化快 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差,临床表现不
掉以轻心。
[ 四]. 易发生意识障碍老年人不论患何种疾病,都易发生意识障碍,这与老年人患有脑血管硬化,脑供血不足,加之各器官功能减退有关。
当老年人发生感染、发热、脱水、心率失常等,容易出现嗜睡、谵妄、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一旦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意识障碍也会消失。
意识障碍的出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此外在分析老年人意识障碍时,必须排除医源性因素,如服用安眠药、抗抑郁药物所致,要及时进鉴别,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 五]. 并发症多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患病后常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这是老年病的最大特点。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老年人的脏器呈萎缩状态,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内也不近绝对量减少,而且在体液中所
占比重亦明显降低。
同时老年人的内环境稳定性差,代偿能力减退,稍有诱因就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另外,老年人口渴中枢的敏感性降低,因此饮水量不多,即使体内缺水业务口渴感,容易发生脱水,水分的丧失必定伴有电解质的紊乱,同时常有酸碱平衡失调,其发生率高且进展迅速。
由于老年人口渴感觉不灵敏,在照顾他们时更应注意舌的干燥与否、皮肤弹性以及有无少尿或体重减轻。
老年人肾处理钾的能力减低,如有腹泻或呕吐容易产生低血钾,如因便秘而使用泻药或需利尿而使用利尿剂是,必须小心防治失钾;而肾功能减退伴有感染时,又容易发生高血钾。
2.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储备功能低下,免疫力减退,适应能力减弱,机体的自稳性差,在没有意外打击的情况下,尚可保持平衡,进行正常活动;但在疾病或应激状态下如感染、创伤、出血时,很容易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现象,其中以心、肺、肾和脑的功能较易受影响。
感染诱因中以跌倒、大面积烫伤、手术为主要因素;出血诱因以上消化道大出血为多见。
老年人一旦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除与年龄有关外,还与受累器官的数目多少相关,受累3 个
器官的老年患者的病死率为
57.1%,受累4 个及4 个以上者几乎百分之百死亡。
3.感染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容易并发呼吸道、胆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
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瘫痪、肿瘤、长期卧床,应用化疗药及抗生素者更易发生多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真菌感染。
感染既是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又是其重要的死因,故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并发感染的防治,以防发展为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4.血栓和栓塞老年人常因各种疾病或手术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严重者可致猝死。
这与老年人的肌肉萎缩、血流缓慢及老年人血液粘度增高有关。
故应注意卧床老年人的主动及被动的肢体活动及翻身。
[ 六]. 病程长,康复慢老年人全身反应迟缓,发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
往往经过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症状和体征才会出现。
且容易并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故
老年人发生急性病变后, 受损组织的修复及器官功能的回复过程
较年轻人缓慢。
例如当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 由于心血管 基础情况较差, 心梗后功能恢复常不理想, 泵衰竭较多见, 期预后较差。
恢复期卧床时间大多较长, 卧床本身可能带来一系 列问题,如情绪不佳、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排便困难、排痰不 畅及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甚至成为猝死的诱因等。
正因为病程长, 康复慢,并发症多, 老年人及其家属容易对疾病
康复失去信心, 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因此医务人员要耐心, 期目标切勿操之过急, 以免短期内达不到明显效果而动摇; 应鼓励患者和家属树立信心, 做好有关宣传教育和说服解释, 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配合治疗。
[ 七]. 药物不良反应多 老年人因肝、 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 与排泄降低, 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缓慢, 使药物在机体内的半衰 期延长, 长期使用易引起蓄积中毒; 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 性和敏感性与中青年不同, 加之多药合用等原因, 老年人用药容 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
年龄越大, 应用药物种类越多,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宜小, 如洋地 黄只需青壮年的 1/2 或 2/3 量;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需慎 用,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老年人一 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程度往往较成年人严重。
药物不良反应 常发生在体型瘦小、 患有心衰、 肝肾功能损害和糖尿病等疾病的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多见于应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心血管系
中远 对预 同时
统药物、降糖药、非甾体累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药物。
不同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但临床上以神经精神症、消化道症状、低血压等表现最为多见。
[ 八]. 对治疗的反应不同一方面伴随增龄,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性降低,标新为代谢水平下降,耐受能力降低和个体间的差异扩大,药物易在体内积蓄、治疗量与中毒量更
应用于加接近,个老年患者毫无反应的剂量,对另一个老
年患者可能会发生猝死的副作用,故更应情调治疗剂量的个体化;另一方面,同样的一种治疗药物,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反应不同,疗效不同,副反应也不同。
曹家村卫生室
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