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视角分析

功能视角分析

功能视角分析
从功能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需要考虑并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1)语音、数据、视频综合通信
必须采用多种通信手段为应急工作提供通信支持。

语音、数据和视频在应急通信中都会大量使用,整个通信系统构建必须满足此项需求。

(2)语音通信网络和语音调度网络相结合
从“连得通,看得见,叫得应”这个基础目标来看,“看得见”解决得是视频图像的从下往上的采集和传输乃至呈现过程。

同时应急通信系统也解决了“连得通”和“叫得应”这两个目标。

虽然从广义范畴来说,“连得通”和“叫得应”都定位于通信端点间的语音联通性问题。

但是仔细分别,还是有所区别的。

“连得通”主要解决的是通过语音连接进行沟通的需要,而“叫得应”主要解决得是指令的即时下达和反馈的需要,也就是说,“叫得应”解决得是指挥调度问题。

所以应急通信系统必须将语音通信网络和语音调度网络相结合。

语音通信网络要解决应急所涉及到的公共通信和内部工作通信两个层面的需要。

而调度网络则体现为以有线调度系统和无线调度系统组成的综合指挥调度网络。

(3)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
通信的可靠性是应急通信网络首要需要保障的。

没有可靠的应急通信网络,应急平台的存在基本失去意义。

而就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而言,一则是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需要保证高可靠性。

二则通过通信手段的多样化,采用冗余配置来保证高可靠性。

在设备具体选型时,建议采用业界主要通信设备商的电信级的通信平台设备。

(4)多种通信手段的综合使用
为保证通信的可达性和可靠性,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通信手段来构建应急通信系统。

基于电子政务网的通信手段,基于运营商网络的通信手段,基于卫星传输的通信手段,局部基于自组无线网络的通信手段等等,不一而足。

固话、手机、集群电话、IP电话、卫星电话、短波电台、车载电台等等手段,只要实际需要,条件许可,都需要综合考虑到应急通信系统的构建中来。

(5)充分发挥机动通信系统的能力
机动通信系统,也就是移动应急平台所依赖的通信手段是保证通信的可达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通信可靠性的一种手段。

一方面,很多农村,特别是山区,缺乏足够的通信能力,另一方面,即使是城市范围,因为灾害本身影响或者实际通信需求较高,也存在灾害现场通信能力不足的情况。

机动通信在这两种场合下都发挥了上接指挥中心,下接现场通信的通信枢纽作用。

尤其是对于省政府一级应急工作所着重管理的重大突发事件,机动通信能力是保证“连得通,看得见,叫得应”的最后手段。

(6)应用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融合
应急平台的使用者的日常工作界面以综合应用系统(含GIS应用)的前端界面为主,以通信平台(通信调度为核心功能)的前端界面为辅。

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要求以综合应用系统的界面以及相应的数据(如通信录)为中心,这样就需要在应用系统和通信系统间建立相应的接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通信系统自动响应。

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前端界面发起的操作,执行相应的功能。

例如通过综合应用系统的前端界面接收或发起如下操作:
电话呼入(应答、转接、会议)
电话呼出(单呼、会议)
短信(发送、接收)
传真(发送、接收)
邮件(发送、接收)
通过上述接口的实现相关功能,总集成方必须协调好应用系统和通信平台的提供商,必要时制定相应的接口标准,协调各方的开发和实施工作。

(7)重视建设之后的运行维护工作
应急平台的通信系统不单单是一个建设问题,还有一个建成之后的运行维护问题。

由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建议实际主体运行维护工作由在通信系统方面有着实际建设和维护经验的本地服务提供商提供。

相关主题